朵思大王作為酋長,不可能親自率軍前往銀坑闕,他也不想把主力軍隊交給帶來洞主。
朵思大王已經有了腹案,在長老會召開之前,先找到那些心腹長老,討論出一個折中方案,取代孟獲的在銀坑闕決戰的提議。
朵思大王這個方案,對禿龍洞部落更有利一些,在長老會上通過不難。
至于孟優、孟獲兄弟,心里肯定是不滿意的!
但朵思大王并不在乎,禿龍洞部落畢竟不是銀坑洞部落的附庸,蠻王也不能干涉部落內部的事務。
朵思大王提出的折中的方案是:
他讓帶來洞主先率領五千軍馬,隨孟優前往銀坑闕大營附近,立下一個大營,與孟獲形成掎角之勢,共同抗衡蜀軍。
在蜀軍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孟獲的大軍先往禿龍洞撤退,然后兩支軍隊交替掩護,緩緩從西面方向的險峻路段,退往禿龍洞。引誘蜀軍前來追趕,而他自己則帶領主力,鎮守在禿龍洞的第一道防線的土城中,他在這里以逸待勞,與蜀軍決戰。
朵思大王還有自己的小心思,他還是想拖延時間。
一方面,讓孟獲獨自抵擋蜀軍的時間越長,銀坑洞部落的軍事實力消耗就越大,一旦禿龍洞的軍事實力能壓過銀坑洞一頭,他就會成為同盟的主導者。
另一方面,朵思大王暗中與兀突骨、木鹿大王達成了協議:
朵思大王配合孟獲的大軍消耗蜀軍的兵力,在抵擋不住的情況下,可以依次退往八納洞、烏戈國,他們到時會出兵接應。
要說朵思大王這個方案,要利用禿龍洞的主場優勢,無可厚非!
站在銀坑洞部落的立場,孟優當然不認可朵思大王這個把銀坑洞當擋箭牌的方案,但他知道,自己的反對無效,只能接受。
于是,孟優與帶來洞主一起,率領五千軍馬,輕裝從東面那條路大路,快速趕到了蜀軍大營側翼十里處,扎下營地,孟優則回到銀坑闕,向孟獲匯報。
孟獲用張嶷、李盛交換祝融夫人以后,因為孟優、帶來洞主還沒有消息,雙方都沒有派人出戰,非常默契地等著朵思大王派兵過來。
諸葛亮雖然沒有派兵出戰,但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早早發現了帶來洞主的兵馬。
雖然暗中與孟獲形成了默契,但諸葛亮可不敢把自己的安危交給別人,給他們兩面夾攻的機會。
諸葛亮不怕孟獲逃跑,他主動率軍后退了十余里,找了一個利于防守的地勢扎下營寨,避免兩面受敵。
孟獲現在兵力占優,諸葛亮在四周加派人手警戒,等待蠻兵的進攻。
過了兩日,有了援軍的孟獲,還是沒有派軍隊前來挑戰。
諸葛亮有點納悶,派出斥候打探,這才發現,孟獲與帶來洞主,已經率軍退往禿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