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真正在戰場上被蜀軍正面擊敗,其實只有第一次。
以后每次俘虜,不是中了諸葛亮的計策,就是自己送上門去,想起來都有些稀里糊涂,這讓他有了心理陰影,也有了執念。
在爭奪蠻王之前,孟獲也不是一帆風順,剛開始連部落繼承人都不是。
但孟獲愈挫愈勇,經過數年的競爭才從哥哥孟節手中搶得酋長繼承人位置,其中也是數次失利,但他很快就能找到辦法,反敗為勝!
對戰斗力強悍的蜀軍,孟獲通過計算,集結優勢兵力,真要是真刀實槍在戰陣上見高低,他還是有一定贏的希望。
但蜀軍由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統帥,詭計多端、料事如神,根本不可能與占據主場之利的蠻兵對拼兵力,孟獲看不到一點贏的希望!
孟獲和諸葛亮達成默契以后,為了表示誠意,主動安排楊鋒叛變,其實他的要求并不高。
他讓諸葛亮干凈利落獲得勝利,卻不想讓諸葛亮抓到自己,無非是稍微挽回一些面子。
但孟獲還是失算了!
因為楊鋒在接到他的信件之前,已經被馬謖說服,答應把孟獲、孟優、朵思大王等人都擒住,送到蜀軍軍營。
楊鋒所在的銀冶洞部落并不大,勉強算得上中等部落,實力與銀坑洞部落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在地理位置上,銀冶洞部落與銀坑洞部落相鄰,多少年以來,銀冶洞部落與銀坑洞部一直是友好睦鄰。
銀坑洞部落有著豐富的銀礦石資源,而銀冶洞有著提煉銀子的傳承技術,兩個部落的合作,可以說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面。
事實上也是這樣,按照約定,對提煉出來的銀子,銀冶洞和銀坑洞是按比例分成的,銀坑洞拿大頭,銀冶洞拿零頭。
實際上,銀礦石的品位鑒定權掌控在在銀冶洞手里,所以,一百斤銀礦石到底能提煉多少銀子,是銀冶洞說了算。
因此,銀冶洞到手的銀子,雖然遠不如銀坑洞,但也比約定的比例要高得多。
銀冶洞部落的人口數量,只有銀坑洞的十分之一,不說別的物產,僅僅憑提煉銀子這一項,年人均收入就超過了其他部落,不比銀坑洞部落低。
碰到品位高的礦石,銀冶洞的收入就更高了。
銀子的提煉,屬于精加工行業,還有很多如金子之類的其他貴金屬收入,全都落到銀冶洞部落的手里,所以,銀冶洞部落的富裕程度,還在銀坑洞部落之上。
銀坑洞名聲在外,他們的財力,也只有一萬五千套精銳裝備,而銀冶洞卻有二萬套裝備。
馬謖和楊鋒達成協議后,向諸葛亮匯報決定,提出只要將官俘虜,不要士卒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