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出使江東后,孫權感覺到了諸葛亮釋放的善意,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留在荊州的蜀漢官員的族人,都受到了官府的優待。
馬家因為族里的人才較多,甚至有幾人被官府聘為縣里的官吏。
馬家在老家的家業可不小,馬良、馬謖遷走的時候,土地、房屋等不動產并沒有出售,而是托管給了留下來的族人管理。
馬伯常、馬仲常的兒子,都是子承父業,一個是種田的技術過硬,一個是當地有名的能工巧匠。
來到越巂郡之后,老大家的無田可種,老二家的沒有活可做。
在成都的老大和老二家的兩個兄弟,只能說處境略好。
老大家的兒子在成都只種了幾畝地,出產的糧食也就夠自家人吃的,而馬家河卻有大片的田地荒蕪。
老二家兒子空有一身好手藝,在成都十天半個月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活,自己糊口都難。
而成都的物價還在越巂郡之上,他們的日子比越巂郡的兩兄弟好不了多少。
他們沒有用武之地,等于沒有了收入來源,每天在家無所事事,坐吃山空,心里的抑郁可想而知。
在家族的商業分紅停止以后,他們幾家的生活一度很拮據。
親戚朋友的態度,讓他們在很短時間內,飽受世態炎涼,說是刻骨銘心也不為過。
他們回到荊州,就能夠在熟悉的土地上,重操舊業,與熟悉的人群打交道,肯定比現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好過得多!
馬謖當然知道,每個人的幸福感,但并不完全是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個人的成就感,占了重要的份量。
他的這幾個侄兒,自從到了越巂郡以后,他確實沒有時間安排他們的活計。
其實他的身邊還真的很缺人,但他的這幾個侄兒都不合適上戰場。
上次馬家在江東的商業突然崩潰,導致很多族人的收入大幅度降低,生活質量下降。
馬謖的意外之財,雖然解決了家族的財政危機,但并沒有挽回家族將要渙散的人心,讓他感覺很失敗。
看來,馬家的危機,遠不止來自商業上的破產那么簡單。
但馬家首先要解決的,還是南中地區商業上的布局。
這可是他和三哥馬叔常,早就定下的貨源之地。
于是,馬謖馬上答應了他們兄弟的要求,讓他們先回去準備,他承諾,一定說服他們的三叔同意他們回馬家河發揮自己的特長。
馬叔常最近并不在越巂郡,甚至已經很少回到西川,他一直在江東重新開始,進行新一輪的商業布局。
馬謖感覺到,三哥似乎要在江東打下一片江山,自立門戶是早晚的事情。
但馬謖并不反感馬叔常這么做。
只要馬叔常在江東能夠立足,就算家族多投些資產也是可以的,畢竟等于家族又多了一條退路。
所謂術業有專攻,要說商業,還真得是馬叔常出馬!
馬謖無心插手家族商業,錢財對他這個手握重兵的太守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加上諸葛亮交代得到一些事情,他連家族的一大堆事情全部丟給了馬秉。
馬謖馬上派出心腹衛士,前往江東叫馬叔常回來,對南中蠻族地區的商業進行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