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微思考了一下,說出了必須北伐的三點理由:
第一,北伐是實現先帝的遺愿,維護蜀漢政權的正統的需要
雖然我們的實力遠不如曹魏,但畢竟是漢室正統所在,討伐逆臣賊子是職責所在,這北伐還是必須的。
也只有北伐,才能向天下表明:蜀漢才是漢室的合法繼承者,爭取更多的人心和支持。
通過北伐,能夠凝聚人心,穩定內部。
第二,以攻為守,拓展生存空間。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蜀漢地處西南一隅,地域相對狹小,人口和資源有限,與強大的曹魏相比實力懸殊。
如果長期采取守勢,處于被動挨打局面,隨著時間推移,曹魏的實力會越來越強,蜀漢朝廷將人心渙散,生存空間將被不斷壓縮,難逃被魏國吞并的命運。
而主動北伐,可以打亂曹魏的戰略部署,使其疲于應對,在一定程度上,牽制和消耗曹魏的力量,為蜀漢爭取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第三,爭奪戰略要地,獲取戰爭資源。
這也是丞相攻占隴西五郡的目的,關中地區和隴右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戰爭資源,最主要的是蜀漢緊缺的戰馬。
即便是短暫占領這些地區,也可以獲得大量的人口和戰略物資,增強蜀漢的實力,還能切斷曹魏與西域的聯系,對曹魏的西部防線構成重大威脅,為后續的軍事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馬謖其實還有很多的理由,但他只是大概這么一說。
諸葛亮聽得正來勁,他需要更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北伐,就繼續問道:
“幼常,只有這些理由,想要北伐可不夠啊!我記得你以前和我說過:要謀而后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戰爭是要先料勝負的。”
諸葛亮有心從馬謖嘴里再掏出來一些東西,但馬謖卻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就巧妙改變話題道:
“丞相說的有理,我認為我們現在要多做準備工作,第一當然是征兵練兵,當務之急,肯定是在蠻族招收和訓練無當飛軍;其次是給曹魏制造一些麻煩。”
諸葛亮知道馬謖不想談北伐得勝負問題,就順著馬謖的話問道:
“幼常,你說怎么才能給曹魏制造麻煩?”
馬謖知道,諸葛亮對姐夫蒯祺的死耿耿于懷。
當年還是馬謖親自調查,確定是孟達謀財害命。
當時諸葛亮激憤之下,想以孟達違犯軍法,私吞戰利品為由,向劉備建議,滅孟達滿門,以嚴肅軍紀。
但那時劉備正是用人之際,而且那時的法正,與劉備的關系比諸葛亮更密切,而孟達是法正的好友。
孟達得到法正的通風報訊,知道有人舉報他私吞戰利品以后,馬上把從上庸郡庫房私拿的錢財退回去了,并求法正向劉備說情。
劉備權衡利弊以后,并沒有答應諸葛亮的請求,但也耐心解釋了自己不殺孟達的理由。
諸葛亮并不是真的要劉備殺了孟達全家,他只是投石問路,就算劉備答應他,他也會主動放棄,他可不想留下公報私仇的污點。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