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找他打聽,他就用沒有空缺官位為名,一直往后拖。
當然,孟達還是給他們二人不少的補償,賞賜給二人的財物可不少。
無奈二人已經是富裕之家,對這些財物,實在是可有可無,二人一點也不感興趣。
由于他們二人沒有官職在身,他們兒子的品級平定,就只能按寒門的標準執行,最高品級,只能是七品,也就是說下三品到頭了。
李輔、鄧賢算是明白了,孟達這是要他們李、鄧兩家,祖祖輩輩給他們孟家當家將。
好在兩人跟隨孟達日久,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先是鄧賢投靠了鐘家,緊接著是李輔投靠了司馬家。
鄧賢、李輔的兒子是他們從小親自培養的,讀書習武都不錯,文才武略都是中上水準。
如果他們父輩有官職在身,中正官按照標準公正地評選,應該都能評中品。
也就是說,他們兒子的品級,可以在五、六、七品之間,如果再經過合理運作,很可能直接擔任七品官。
李輔、鄧賢,在上庸郡的權力很大,但官職是不入品的。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要求,給評上品級的人任命官職,和蔭官有些相似,兒子出仕的起始品級,不能高于父親的品級。
當然,以后干的好了,一級一級往上升遷,那也是可以的。
孟達不給李輔、鄧賢解決官職的問題,兩人只有找自己背后的靠山。
先是鄧賢找到了鐘毓,以鐘繇在朝堂中的地位,給他解決一個低品的官職還是不難。
很快,上庸郡的軍司馬被調走了,鄧賢被朝廷直接任命為上庸郡的司馬,這是一個正六品的軍職。
軍司馬主要負責軍事方面的工作,如軍隊的訓練、調度、武器裝備的管理等。
還要協助將軍制定軍事計劃,組織軍隊的作戰行動,在戰場上也會參與指揮,監督軍隊的紀律和執行情況等,是將軍在軍事指揮和管理上的得力幫手。
其實,鄧賢的職責并沒有發生變化,這些事情以前也都是他在做。
他現在感覺卻不一樣了,以前他是在替孟達做事,而現在是在替朝廷做事。
當然,鐘家替鄧賢解決官職的問題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就是要求他在孟達反叛的時候,配合朝廷平定他的叛亂,不能容情。
雖然鄧賢隱隱覺得孟達還會反叛,但他還是非常痛快地答應了鐘家的要求。
從某一方面說,孟達的反叛,未嘗不是他升官發財的機會,鄧賢沒有拒絕的理由。
有了鐘家這個先例,司馬懿出面,直接把上庸郡的長史調到宛城。
孟達剛要任命文官擔任長史,但朝廷任命李輔的文書先一步到達。
朝廷給李輔任命的官職,正是上庸郡的長史。
長史在將軍府中,主要負責文事工作。
包括處理各類文書、公文,記錄軍隊的事務和活動,管理府中的檔案資料等。
同時也會參與一些決策的輔助工作,為將軍提供相關的信息和建議等,是將軍在文事方面的重要助手。
而李輔以前干的,卻是和鄧賢一樣的工作,都是訓練和統領軍隊,屬于武職的范圍,現在轉為文職,也是可以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