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祁山往南,翻越秦嶺山脈,經過成縣、徽縣、略陽縣等地,可抵達漢中。
祁山到漢中的古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
雖路途相對較遠,但道路很是平坦,對要攜帶足夠糧草的蜀軍來說,能以較省力的方式穿越秦嶺,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在諸葛亮北伐的計劃中,這條古道是連接隴右和漢中的重要交通線。
從祁山向西南方向,經武都(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再沿著陰平古道,可到達陰平郡(今甘肅隴南文縣西北一帶)。
其中,武都地處交通要道,是從祁山前往陰平的重要中轉地。
孟琰領軍守住祁山關,倒不是阻擊魏國的援軍,而是防止陰平、武都的魏軍從這里逃跑。
諸葛亮的計劃非常嚴密,按照這個計劃,拿下陰平、武都易于反掌。
一路上,馬謖都在推演他和諸葛亮這次北伐計劃的各種變化。
如何獲得大勝,又是如何把這到手的勝利果實丟失的。
諸葛亮的計劃,一環扣一環,都是無懈可擊。
但馬謖總覺得有哪里做的不對!
他內心感嘆不已!
可惜!這次占領的三郡之地無法保住,只是讓魏國虛驚一場。
慢著!
沒有占領魏國土地的戰果,那諸葛亮把所有底牌都露出來做什么?
猛然,馬謖反應過來了。
這次進攻的重點,根本與陰平、武都沒有任何關系,如同與西平、武威一樣。
其實,攻打天水城,根本用不著從陰平調虎離山。
除了城內早就有內應,也可以派兵進攻南安郡,讓天水郡不得不出兵支援。
馬謖知道,諸葛亮這次不留余地的北伐,風險可不小。
如果勝利了,有了涼州大馬的基地,又有馬岱、趙云等訓練騎兵。
魏國沒有了騎兵的優勢,以后蜀漢的北伐,就變得順風順水。
一旦失敗,下次的北伐,就變得困難重重。
先不說魏國會吸取教訓,加強各個城池的防范,給下次北伐增加難度。
從蜀漢內部來說,本來西川的兵員和糧草就不充足,很多人都認為,目前需要休養生息。
就是因為相信諸葛亮的才能,才讓他們勉強支持北伐。
這次北伐,如果剛開始取得的勝利太多,后面的失敗就越難接受。
如此巨大的反差,很難讓人信服!
也許有不少人,從中看出蜀漢無法取勝的問題。
也許就是因為這次大起大落的失敗,蜀漢內部的反對北伐聲音高漲,甚至讓諸葛亮的北伐難以為繼。
馬謖是支持諸葛亮北伐的,因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