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昌初來乍到,倒也沒有急于去找趙萍萍,熟悉大學學生活,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生活和學習走上了正軌以后,馬友昌正尋思著打聽一下藥學院的地址,想要專門去拜訪一下同村學姐趙萍萍。
不知道是心有靈犀還是事有湊巧,馬友昌還沒有來得及行動,就接到一個學長捎來了趙萍萍的手機號碼和一個邀請。
趙萍萍居然邀請他參加他們藥學院組織的到大圍山采摘標本活動。要是擱以前,馬友昌雖然心情激動,但還是需要掂量掂量,他還沒有無故曠課的膽量!
自從他有了第一次翹課以后,并沒有帶來不良后果,馬友昌的膽子一下子就大了,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趙萍萍的邀請,兩人用電話敲定了匯合的時間和地點。
……
……
十月的湘南,秋高氣爽!
金秋時節的大圍山,風景如畫,是一個理想的旅游景點。
雖然已經過了十一長假的旅游高峰,但到大圍山旅游的人群并不少,依然是成群結隊的往山上而去。
有一個由數十個青年男女組成的一個隊伍,在眾多的旅游隊伍里中間,顯得非常另類,特別引人注目。
因為他們中間,居然還有人背著背簍,扛著鋤頭等工具,似乎是要上山工作。
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還用如此原始的工具,讓路人側目不已。
這只隊伍卻絲毫不以為意,看起來更像是旅游,他們一邊爬山,一邊欣賞著大圍山上迷人的風景,不時采摘一些花花草草,絲毫沒有那種趕工的匆忙!
他們并沒有跟隨那些旅游隊伍走上山的大道,而是在半山腰轉入了一條盤曲而上、地面凹凸不平的小路行進。
這隊青年男女中,有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路邊不是對那些花草指指點點,而其余的青年男女都是認真聆聽,看樣子,他們才是這次爬山的主角。
隊伍并沒有順著這條蜿蜒而上的小路上到山峰的絕頂,而是轉折進入了一個山坳之中。
大圍山不但景色優美,而且動植物資源豐富,堪稱“天然動植物基因庫”。
這里的植物有23個群系,3000多個品種,其中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植物的有17種,野生動物有68種之多,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14種,是中南地區一塊保存完整的動植物群系,山頂有1萬余畝的杜鵑花海和5000余畝高山草甸。
這支隊伍并不是游客,而是湘南中醫藥大學中藥系的二年級學生,他們今天來到這里,并不是旅游來了,而是一堂實踐課,在兩名老師的帶領下,在山中采摘中藥材標本。
轉入山谷以后,算是快達到目的地了,原本緊湊的隊伍,也變得稀稀散散。
學生們看到山谷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一聲歡呼,有心停留在溪邊玩水,但看到兩位老師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得拖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