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臣們的爭論很激烈,但最后拍板的還是趙孝文王,他認為廉頗老了,戰法保守,難以戰勝秦國。
他希望有一名將軍去替換廉頗,能夠一鼓作氣,將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但這種進攻型戰神,也只有秦國的白起才算得上,而趙國的將領,包括李牧在內,都是以防守著稱。
趙孝成王考慮的人選,剛開始趙括并沒有進入名單之中,畢竟他的名望和資歷都略顯不足!
趙孝成王還是想樂毅、田單等幾位名將之中挑選一位,甚至想派人把李牧換回來取代廉頗。
但這些名將所見,與廉頗基本相同,贊同堅守,他們可沒有把握擊敗秦國!
所以,他們根本不想冒險和秦國決戰,就算是打贏了,于他們的官職和名望,并沒有大的好處,卻要冒著和廉頗翻臉成仇的風險,一旦失敗了,那就是真正的身敗名裂!
所以,這些名將都是支支吾吾,不贊同反守為攻,更不答應去替換廉頗。
趙孝成王一見沒有人愿意替換廉頗的,也只能暫時擱置此事,繼續讓廉頗領軍和秦軍相持。
兩國在長平的戰爭遷延日久,每天糧草的消耗都很大,趙孝成王心里著急,秦昭襄王更急!
雖然秦國這幾年東征西戰,搜刮了不少的糧草,但因為秦**隊是遠征,糧草的消耗更大!
秦昭襄王也非常著急,就悄悄找他信得過的大臣范雎,商量主意,按照他的想法,也是和趙王一樣,想走馬換將,讓白起取代王龁,速速拿下趙國。
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的,與取代魏冉的范雎一向不太對付,加上他功高震主,就一直被閑置,但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是名副其實的秦國第一名將。
雖然被閑置,但秦王也有把他當做底牌的意思,現在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是到了動用他的時候了。
白起作為天生的軍事統帥,他對長平的戰事非常關心,早就知道了戰場的情況,也不止一次推演和考慮過下一步的打法,他也認為,自己出山的時機就快要到了。
當秦王派使者找他,提出讓他接替王龁擔任長平之戰主將,盡快結束這場戰爭,盡管他也是躍躍欲試,但為了增加勝算,白起還是決定拿捏秦王一把。
他稍微思索了一會,就對使者道:“現在戰爭相持難下,趙國名將廉頗已經筑好堡壘,堅守不出,就算是換上自己,也不會比王龁將軍做的更好,如果能夠能夠讓趙王把軍隊的統帥換成那個主張反守為攻的趙括,那我答應接替王龁將軍。”
使者帶回白起的決定,秦昭襄王被自己的手下拒絕,雖然臉色不好看,但也沒有發作,再說人家白起說的也有道理。
秦王也不想強迫白起,只好把這個棘手的事情,交給丞相范雎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