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接近尾聲,出現了非常詭異的局面!
秦趙兩軍,已經完全轉換了角色,善于攻擊的秦軍,進入了艱難的防守,不讓趙軍打開壁壘,逃出生天。
而慣于堅守的趙軍,卻發揮出強大的攻擊力,數天之內,就連續攻破了秦軍數道防線,并不是打通退回趙國的通道,反而是攻向秦國的后方。
趙括如此不按常理的行止,頗有點出乎白起的意料之外,他只好又從另外的地方調來軍隊,對趙軍進行圍追堵截。
趙軍從開始進攻到被圍困住,差不多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在激烈的戰斗中,雙方的傷亡很大。
也許是善攻不善守,作為守方的秦軍,傷亡竟然還在趙軍之上,全部加起來,傷亡達到了二十余萬,而攻擊一方的趙軍,傷亡反而只有十萬出頭!
但趙軍現今也已到了極限,數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太大了!
趙軍在秦軍的包圍圈里,居然堅持了四十余天,軍營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連稀飯都難以維持了。
已經是糧斷軍疲的地步,趙括終于有點慌神了,他現在開始考慮自己和軍隊的退路!
他并不擔心趙軍將士的生死,因為在那個時代,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各國都是人口缺乏。
即便是秦國,也不會隨便殺掉戰俘,因為戰俘實際上也是一種財富,即便趙國不花大價錢贖回他們的戰俘,秦國也可以作為奴隸買賣。
但趙括擔心自己的生死,因為他這次把秦國打痛了,把白起打的暴跳如雷,可算是把他得罪慘了。
如果他和軍隊一起投降,指定沒什么好果子吃,就算是白起把他殺了出氣,也是大有可能的!
雖然趙括明知道趙國已經無力支援,但他還是希望有奇跡發生,帶領軍隊堅守了數天時間。
最后,趙括不得不決定,自己突圍逃跑,隱名埋姓,把剩下的近三十萬軍隊留下來,讓他們集體向秦國投降!
因為趙括知道,就算帶領軍隊突破了包圍圈,也是無濟于事,沒有軍糧的趙軍,會很快失去戰斗力,還是會被秦軍在追擊中殘忍的殺害。
因為他是準備只身逃跑,為了試探出秦軍防守的虛實,趙括組織了一次規模很大的四路突圍,但因為只是試探,很快就被秦軍擊退。
通過試探,不出趙括所料,薄弱之處果然在西面。
西面是秦軍的后方,但趙括并不是要躲到秦國去,而是只身進入秦國以后,再轉道韓國,悄悄潛伏起來。
趙括其所以這樣計劃,是因為他父親趙奢有“狡兔三窟”的布置,在韓國、燕國,都有自己的農莊,很適合他隱名埋姓。
趙括決定孤注一擲,親率精銳強行打開了秦軍的壁壘,就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趙括武功不好的弱點,要了他的命。
秦軍一看,趙軍有人要沖出去逃跑了,壁壘里面的弓箭手萬箭齊發,趙括遮攔不住,直接被秦軍的亂箭所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