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劉備對曹操的南征不但不害怕,反而充滿了期待。
劉備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坐下來,捋須對馬謖道:“幼常,曹操要南征的事情,你是有確切消息,還是你的猜測之詞?”
馬謖早就打好了腹稿,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要劉備欲罷不能,自己主動來提問。
然后馬謖再慢慢回答他的提問,免得落下“言過其實”的評價。
馬謖跟徐庶時間不長,咬耳朵的習慣沒有學會,但賣關子的水平有所進步!
他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讓劉備有些急了,直接催促道:“幼常,你快說啊,如果有確鑿證據,我要抓緊告訴劉表,讓他早作準備,迎戰曹操!”
馬謖這才搖搖頭說道:“告訴劉表沒有用,他現在已經沒有勇氣和曹操對抗了!雖然這是我的推測之詞,但我認為十有**是真的!如果曹操不顧軍隊的疲勞,提前南征,肯定不是單純的軍事進攻,他首先用計把你的軍師徐庶挖走,肯定還有其他的后續手段,一旦曹操軍馬殺到荊州,那曹操肯定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入主荊州了,到時候,劉皇叔你獨立難支,很難擋住曹操的攻擊,恐怕又沒有安身之處了!”
劉備愣了一下,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潛意識內認為馬謖言過其實,可信度不高,甚至認為謖可能是危言聳聽!
為了保險起見,劉備并沒有置之不理,還是謙虛的問道:“幼常何以教我?”
馬謖并沒有回到劉備的問題,而是反問劉備道:
“愿聞皇叔之志。”
劉備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選擇相信馬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他。
劉備先四周看看,然后把自己的席子挪到馬謖身旁,促席而告曰: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自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數敗于曹操,迄無所就,幼常何以教我?”
馬謖經過了三天的煎熬,已經把《隆中對》看成了自己的立意,面不紅心不跳的對劉備說道: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皇叔,皇叔宜早圖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皇叔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能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皇叔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皇叔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惟皇叔圖之。”
劉備聞言,不僅怦然心動,情不自禁地避席拱手對馬謖謝曰:“幼常之言,大有道理。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其基業?”
馬謖道:“此兩地為漢室宗親所據,此乃天不滅漢,以資皇叔!曹操在此兩地未被攻下之前,必不敢僭越稱帝,依然是以天子的名義征伐各地,穩穩占住天時!吾料曹操在平定北方之時,繳獲袁紹父子的糧草軍資頗多,并不缺乏糧草,只是害怕自己出征時朝中不穩而已!他現在騰出手了,在朝廷清除異己以后,沒有了后顧之憂,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明年秋天,曹操或將南征,先下荊州!劉表勢必難以守住,皇叔或者有機會于亂中取勝,取得荊州。而劉璋非立業之主,日后可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