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了諸葛亮的建議,立即派人去江東打探消息,并沒有發現曹操攻打江東的跡象,反而得到了孫權攻打黃祖的消息。
據探子回報,東吳已經攻殺黃祖,但并沒有趁機占領江夏郡,現今屯兵柴桑。
很顯然,孫權也留下了余地,不想和劉表死磕,雖然他不認為曹操會很快就攻打江東,但知道他早晚會南下,也不想和劉表全面開戰。
現在孫權擒殺黃祖,是替父親孫堅報了大仇,也算是師出有名,沒有人認為他做的有什么不對。
劉備和孔明正在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忽然有劉表的信使來到,請他赴荊州議事,劉備問計于孔明。
孔明答道:“此必因江東孫權破了黃祖,雖然并沒有占據江夏,但劉表也不能置之不理,弱了自己的名聲,故請主公商議報仇之策也,某當與主公同往,相機而行,自有良策。”
劉備深以為然,就留云長鎮守新野,令張飛引五百人馬跟隨往荊州來。
劉備與孔明騎馬并行,在馬上問孔明道:
“今天面見劉表,如果景升讓我率兵征討江東,當若何對答?”
孔明答道曰:“他若令主公率荊州兵馬去征討江東,切不可應允,也不需找別的借口,但說容歸新野,整頓軍馬。”
劉備沉思良久,還是認可了諸葛亮的安排。
其實,劉備本來是想答應劉表的,他也想和關張二人率領荊州兵馬,和江東大戰一場,給孫權一個教訓。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威信,還能夠與劉表手下的將領搞好關系,有利于以后的并肩作戰。
劉備不是剛愎自用之人,他轉念一想,曹操不日即將南下,現在并不是和江東交戰的好時機,如果自己帶兵離開新野,到時候荊州就危險了!但他要與江東決一高低的想法,已經在他心中生根。
其實,諸葛亮對曹操的南下并不在意,因為劉備在新野只有不到兩萬的兵馬,根本不可能與曹操數十萬兵馬抗衡。
就算是劉表把荊州全部兵馬,都交給劉備節制,也難以擊退曹操。
所以,孔明還得要貫徹他當初在隆中提出來的戰略,那就是和孫權聯合抗曹。
現在為了意氣之爭,與江東鬧得不愉快,不管勝敗如何,都是得不償失,如果打的兩敗俱傷,那早晚都會被曹操所破。
兩人來到荊州,館驛安排住下,留張飛屯兵城外,劉備與孔明入城求見劉表。
不出孔明所料,劉表就是想讓劉備征討江東,但被劉備用言語推脫了。
對付江東,給黃祖報仇,當然不是劉表的主要目的,為了一個無用的黃祖,劉表也不想興師動眾,但他還是需要給手下一個交代,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
劉表已經五十八歲了,近來自覺精神越來越差,是該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他這次叫劉備來,主要是想試探一下劉備,看他有沒有染指荊州的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