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大喜,重賞二人,即命與甘寧引軍同為前部。二人拜謝,自以為得計。
周瑜密喚甘寧分付道:“此二人不帶家小,非真投降,此乃曹操使來為奸細者。吾今欲將計就計,教他通報消息。你可殷勤相待,暗地里提防,不可被他們察覺。至出兵之日,先要殺他兩個祭旗。汝切須小心,不可有誤。”甘寧領命而去。
魯肅從一旁觀看,發現蔡中蔡和的眼光閃爍不定,雖然堂兄被殺,但他們的投降未必就是真心。
軍議散了以后,魯肅入見周瑜,提醒道:“蔡中、蔡和之降,多應是詐,不可收用。”
周瑜卻搶白道:“他們因為曹操殺其兄,欲報仇而來降,何詐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
其實,這次蔡中蔡和來投,周瑜問也不問,直接就把二將收為前部,肯定另有所圖。
他不和魯肅說實話,并不是信不過魯肅,就是因為好勝心在作怪!
上次孔明在軍隊數量方面所料精準,周瑜是越想越心驚,因為孫權調給他三萬軍馬以后,再就沒有下文!
顯然,諸葛亮替劉備報的三萬軍隊,是早就預料到孫權給他的軍隊。
因而,周瑜在用計的時候,一直想要瞞過孔明,因為魯肅等于是孔明和周瑜之間的聯絡員,有什么事肯定忍不住跟他說。
果然,魯肅又跑過去找諸葛亮訴苦。
被魯肅纏的沒有辦法,孔明只好又一次識破了周瑜的計策,告訴魯肅:“周瑜是將計就計,正要利用他兩人通報消息。”
……
……
這天,劉備聚眾說要議事,因為孔明不在,劉備沒有提出什么議題,別的人也沒有主意,有些冷場,劉備只得說道:
“孔明一去江東數月,杳無音信,不知事體如何。誰人可去江東,探聽虛實回報?”
這種打探消息的事情,不是使者,孫乾和簡雍自重身份,都不愿意前往,看著又要冷場,糜竺出列道:“竺愿往。”
糜竺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本來就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是主管糧草軍需。
劉備發話以后,糜竺就備好了牛羊酒等禮物,帶領數名軍士,劃幾只小船,順流而下,前往江東軍營,以犒軍為名,探聽虛實。
雖然馬謖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劉備就習慣和諸葛亮商議事情,對同樣才華橫溢的馬謖,有些視而不見!
這讓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劉備身上,有心做一番事業的馬謖,有些黯然神傷!
現在諸葛亮不在,劉備好像沒有了主心骨,馬謖幾次想主動獻計,但一見劉備毫無興致,只得打住。
好在大戰尚未開始,也沒有什么必須辦的重要事情,馬謖也就由得劉備自己去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