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這幾天,正尋思為龐統找一個去江北獻計的進身之階,雖然想了不少辦法,但都不太理想,一直沉吟未決。
忽然手下來報,蔣干又來了。周瑜一面找龐統用計;一面坐于帳上,使人請蔣干過來。
蔣干見周瑜不過來迎接自己,心中雪亮,周瑜這是要挑明自己盜書之事,就叫仆人把船泊于僻靜岸口纜系,自己獨自跟隨來人徑直入寨見周瑜。
周瑜見了蔣干,臉色自然裝得很不好看,責備蔣干道:“子翼,何故欺吾太甚?”
蔣干哈哈大笑幾聲,從容作答道:“我與你是舊日弟兄,特來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
周瑜說:“你要替曹操當說客,除非海枯石爛!前番我念舊日交情,請你痛飲一醉,留你共榻;你卻盜吾私書,不辭而去,歸報曹操,殺了蔡瑁、張允,致使吾事不成。今日無故又來,必不懷好意!吾不看舊日之情,一刀兩段!本待送你過去,爭奈吾一二日間,便要破曹賊;待留你在軍中,又必有泄漏。”
周瑜的面色,有些為難,沉思一會以后,便對身邊衛士說道:
“送子翼前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時渡你過江未遲。”蔣干再欲開言,周瑜早已轉入帳后去了。
數名衛士,取來馬匹與蔣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的小庵歇息,撥兩個軍人伏侍。
蔣干被周瑜軟禁在庵內,軍士在山下警戒,并不能隨意出去,想起曹操交代的事情,連個打聽的機會都沒有,他的心中憂悶,寢食不安。
到了晚上,星露滿天,獨步出庵后,忽然聽到了郎朗讀書之聲。信步尋去,見山巖畔有草屋數椽,內射燈光。
蔣干走上前從門縫往里一看,只見院內一人掛劍燈前,誦孫、吳兵書。
蔣干尋思:“此必異人也。”即叩戶請見。
其人開門出迎,儀表非俗。蔣干施禮并詢問姓名,原來此人姓龐,名統,字士元。
蔣干來荊州之前,對荊州人物也做了充分了解,一聽這名字耳熟,稍微一想,就記起來了,驚問道:“莫非鳳雛先生否?”
龐統回答道:“然也。”
蔣干一個人居于庵堂之內,也不知道周瑜什么時間放自己離開,本來寂寞難耐,見到居然還有人住在此地,不由很高興的說道:
“久聞大名,今何僻居此地?”
龐統答道:“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與我談論兵法,落入下風,以大戰在即為由,怕我投入曹軍,將我軟禁在此,說是等到他破了曹操,再放我離開,你又是誰?我在這里已經一月有余,怎么沒有見過你?”
蔣干道:“吾是九江蔣干也,與周瑜有同窗之誼,因為來自江北,與龐兄一樣,與曹丞相有些干系,今天剛被公瑾軟禁如此。”
龐統一聽,原來是同病相憐,便把蔣干請進屋內,共坐談心。
蔣干問道:“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歸曹,我當為你當引進。”
龐統回答道:“我數日之前找到了一條僻靜小道,想離開這里不難,但又沒有去處,這才在這里等待時機,公既有引進之心,即今便當一行,如果太慢了讓周瑜發現,必將見害。”
于是,龐統與蔣繞過軍士的看守,連夜從小道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