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見了孔明的方子,大吃一驚,心中對孔明更加佩服,暗思:“孔明既然早已知我心事,那就索性以實情告之。”
周瑜強笑道:“先生既然已知我的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
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于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于臺上作法,或可借得數日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何如?”
周瑜說道:“休道數日,只要有一夜東南大風,大事可成矣。只是事情已經很急了,不可遲緩。”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至二十二日丙寅日,必有一日東南風至,如何?”
周瑜聞言大喜,馬上就坐了起來,好像沒有病一般。
他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筑壇;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孔明裝神弄鬼,說是用奇門遁甲之術呼風喚雨,其實不然!
他只是學得五運六氣之說,在隆中隱居之時,平日里無事就推演氣候,經過多次的印證無誤,因此,他對氣候的推算,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但畢竟影響氣候的因素很多,未必就能夠與推算的完全一樣,本來孔明用五運六氣之說推算出來的結果是,從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日都有東南大風。
但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死,只是說這三天內,必有東南大風。
所謂“天有不測之風云”,氣候最是難測,即便是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局部地區天氣預報的準確率還是很難說。
孔明辭別周瑜出帳,與魯肅上馬,一起來南屏山尋找合適的地點,令軍士動工筑壇。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
一旦借得東南大風,孫劉聯軍戰勝曹操已成定局,但戰果如何,卻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諸葛亮需要悄然離去,自然不可留下一直給他打下手的魯肅來制約自己,于是對他說道:
“子敬,我恐怕道行不夠,呼風喚雨未必就能十拿九穩,你可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倘亮所祈無應,不可有怪。”
魯肅對“祭風”這個苦差事,早就不想做了!反而對參加決戰充滿期待,一聽諸葛亮的話,自是求之不得,馬上作別而去。
魯肅一走,孔明就嚴令守壇將士:“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
眾皆領命。孔明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爐,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
孔明每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連續兩天過去,卻并不見有丁點東南風吹來,就連孔明自己的心里也有些打鼓,也怕這關鍵時刻出錯。
周瑜的帥帳之中,程普、魯肅等一班將領,都在等候。只等東南風起,便調兵出戰,一面關報孫權接應。
黃蓋已自準備火船二十只,船頭密布大釘;船內裝載蘆葦干柴,灌以魚油,上鋪硫黃、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單遮蓋。在帳下聽候,只等周瑜號令。
船頭上插青龍牙旗,船尾各系走舸。青龍牙旗,是黃蓋和曹操約定的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