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害怕張飛連夜領兵攻城,親自跑到城門頭豎起降旗,并叮囑看門士卒,見到劉備旗號的軍隊,不要阻擋,大開城門,并立即到太守府報信。
第二天一大早,劉賢非常難得地起了一個早床,陪父親劉度,大開城門,赍捧印綬出城,竟投劉備大寨納降。
聽到衛士的通報,劉備非常高興,親自出營把他們父子迎進來,接過劉度拜送的印綬,算是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說起來也奇怪,劉備征戰大半輩子,雖然沒有打下自己的地盤,但戰勝對手的次數也不少,每一次都是驅逐和逃跑,這接受投降,卻是頭一次!
看著對手匍匐在地,恭謹地獻上印綬,劉備非常享受這種感覺!
而劉度與他份數同宗,雖然不是皇家血脈,但也給了他很好的印象!
劉備心里一高興,就當場把印綬還給劉度,教劉度仍為零陵郡守。
但劉備畢竟老道,并沒有被眼前這點小勝利沖昏了頭腦,按照用人之法,把其子劉賢調赴荊州隨軍辦事。
本來諸葛亮是想讓劉度付出一些代價,也就是說捐獻一些錢糧,才讓他繼續當一個差不多是傀儡的郡守。
現在既然是主公劉備親自任命,他自然不敢有所異議,但還是有辦法讓劉度出血。
買官賣官,在人們看來,這都是昏君和貪官所為!
事實上,現在劉備要想發展壯大,得到足夠的軍餉和糧草建立更多的軍隊,就必須取得當地的世家和豪強的支持。
世家和豪強的錢糧,當然不會白白交給劉備,劉備能給他們的,就是職位和勛爵,因此必須要賣官。
而那些千年世家和地方豪強,要想繼續他們那種高人一等的生活,就必須有官府的背景,買官就是可行之策!否則,一個小小的縣令就能滅掉一個千年世家!
因此,買官賣官,絕不是貪官的專利,現在諸葛亮要養活越來越多的大軍,有限的地盤,有限的賦稅,肯定是不夠的,只有通過賣官來得來的錢財,來填補這個缺口。
劉備在劉度的引領下,帶數萬軍隊入城,軍容鼎盛,秋毫無犯!
因為劉度出城投降之前,零陵城內的富戶都是人心惶惶,生怕城池被攻破以后發生兵災,那他們的家產就難以保全!
現在兵災并沒有發生,零陵一郡的居民,盡皆喜悅。
劉備入城以后,安撫已畢,賞勞三軍。第一件事,是發出了舉賢令,讓零陵郡的官員推舉賢才。
說是舉賢,并不是唯才是舉,因為在現在這個條件下,劉備也不敢使用的來路不明的人才,很有可能就是敵對勢力的臥底。
舉薦人也不敢輕易舉薦,因為要承擔相當于擔保人的責任,一旦舉薦的官員出現嚴重的犯罪,就要一同追究舉薦人的責任。
因此,所謂賢才,需要在當地有一定的名聲和地位,還需要有可靠的舉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