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聽說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好友諸葛亮出山,這次自己主動來投,不想太過自降身價,就沒有拿出孔明舉薦書投呈,見了劉備也做出一幅名士的派頭,只是長揖不拜。
劉備知道這是文人名士的通病,并沒有特別在意,但兩人相談之時,龐統自思,自己就算說道天花亂墜,也比不過孔明的隆中對,不如先不展現自己的才華,找機會一鳴驚人,只是說道:
“久聞劉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劉備因為有了諸葛亮這個軍師,對人才已經沒有以前的那種渴望,但對龐統還是不敢輕慢。
因為水鏡先生對龐統的評價很高,但劉備的手頭并沒有什么實職可以安排龐統,又怕把他留在公安,會引起孔明的誤會,就決定先讓他先去做些實事,順便考察一番再說。
劉備沉思片刻以后,對龐統說道:
“荊楚平定未久,本當重用先生,苦無閑職。此去東北一百三十里,有一縣名耒陽縣,缺一縣令,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卻當重用。”
龐統想起劉備三顧茅廬延請諸葛亮,自己主動來投,這待遇相差有點大,心中有點失落。
但對縣令的官職,他還是有些不太樂意,倒不是他嫌官小,而是覺得不能發揮自己擅長軍謀的長處。
龐統轉念一想,心中已有定計,決定先耒陽縣就職,然后用計引起劉備和諸葛亮的注意,到時再以才學折服劉備,達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龐統到耒陽上任,故意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
一月以后,是秋糧入庫的時間,這是一件大事,龐統只讓一般手下按例辦理,自己對一應錢糧詞訟,還是不理會。
這些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劉備耳中。
劉備聽了以后,非常奇怪,想要親自前去查處,但又不可輕離公安。
剛好快到馬謖娶親的日子了,張飛想要前往武陵參加他的婚禮,就找劉備前來辭行,剛好討了這個差使。
張飛順道與孫乾前至耒陽縣巡察,為了全面了解,索性使人提前通告,快到縣城之時,全縣軍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獨不見縣令龐統。
張飛并不知龐統之名,心中微有不快,隨口問道:“縣令何在?”
龐統的副手,是一個叫呂偉的縣丞,在龐統來此之前,耒陽的事情都都是他說了算,本來想著可以順理成章成為縣令,現在被龐統搶了官位,心中不服。
呂偉本來就是耒陽的地頭蛇,他早就做好了安排。
就算龐統用心理事,他都想著要給動用自己的人脈,多找他一些麻煩,讓他在政事上出些差錯,趁機趕走龐統。
誰知道龐統來了以后,無所作為,呂偉心中暗喜,并沒有出手對付龐統。
他要摘清自己,也不敢私自謀取好處,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縣衙風氣為之一清,并不勸說龐統,等到縣里積累下來的案件多了以后,才讓人到處傳說。
聽到張飛的問話,呂偉往前走了一步,先是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才狀告道:
“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近三個月,縣中之事,并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只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