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雖然是副軍師,但也是中郎將,因為主管的是軍略,其地位并不比主管政略的諸葛亮稍低。
馬謖這個贊軍校尉,可是正兒八經的軍職,是專門給龐統配備的助手。
因為馬謖經驗豐富,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但現在練兵已經走上正軌,他其實就是一個督導作用了,并不是不可或缺。
他們這些文人謀士,做事最是認真!
龐統對諸葛亮的小動作看的很清楚,對不通過自己直接調用馬謖非常不爽,也不管劉備的臉色,直接就提出了反對意見,并不會因為自己是諸葛亮推薦的而有所忍讓。
馬謖聽了劉備的問話,本來就有些拿不定主意,看到龐統搶先說話,而且與孔明意見相左,有些針鋒相對,他可不想參與到兩個軍師的對立中,更加不好說什么了。
馬謖索性先不開口,而是轉頭看向孔明,等他出來說話,然后再作道理。
諸葛亮畢竟與劉備在一起的時間比龐統長得多,他們配合默契。
因為劉備能夠在荊襄立足,全靠諸葛亮的謀劃,他自己的未來非常期待,經常問諸葛亮一些以后的打算。
諸葛亮在談到平定西川以后的戰略布局時,也曾設想連接西涼馬騰,對出使馬騰的人選,兩人一致認為馬良兄弟都合適,除了他們本身的才干,與馬騰是同宗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但現在是要去鼓動馬騰興兵,自然是精通兵法的馬謖更為合適,所以,劉備才非常配合地說出了那一番話。
現在劉備還沒有入川,這次就是為了給曹操添點亂,并不是頭等大事。
劉備本來想著隨便派出一個心腹衛士給馬騰送信就行了,誰知道諸葛亮卻還是要讓馬謖前往,
劉備知道諸葛亮的布局,自然不會提出異議,還是按照諸葛亮的意思,讓馬謖協助馬騰用兵。
諸葛亮讓馬謖前往,自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把平定西川的功勞讓給了龐統,自己專心打理政務,但并不意味著他不想插手軍事。
其實,諸葛亮心中始終認為,以他自己的才干,軍政一把抓也是小菜一碟!但現在他不具備專權的條件,只能把自己的好友龐統推出來分享!
劉備全力準備謀取西川,就差一個契機,在諸葛亮看來,一旦找到合適的借口,龐統助劉備謀奪西川并沒有什么難度。
諸葛亮自然不想讓龐統專美于前,所以,在平定西川以后,漢中和西涼的攻略,諸葛亮非常想要親自動手。
功勞倒在其次,諸葛亮要想實現自己的戰略布局,不想打無把握之仗,就要提前謀劃。
首先,就是了解秦川之地的地理山川情況。道聽途說,以諸葛亮的謹慎,自然不會采用,這可能釀成大禍!所以,諸葛亮想讓馬謖親自前往考察。
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把秦川當做了復興漢室的主戰場,而荊襄只是曹、孫、劉三家角力的地方,需要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一旦打破平衡,很可能會被另外兩家聯手針對,所以,荊州軍馬僅僅是能起到牽制作用的偏師!
諸葛亮本來想悄悄和馬謖談一下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一看龐統有些誤會,只得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