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力可不知道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而且他要殺雞儆猴,一上來就沒有留手,掄起開山大斧,還使出了大招力劈華山。
面對傅力的大招,那些百夫長不敢硬擋,躲閃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展示自己的得意武功,被傅力三招兩式,就解決了。
雖然傅力也沒有蓄意傷人,但因為他的招式勢大力沉,那些上臺了的百夫長,碰著的就傷,幾乎人人掛彩,打到第五個的時候,嚇得剩余的百夫長都不敢上臺迎戰了,最后只剩下方山這個勁敵。
傅力戰力不弱,走的是剛猛的路子,而方山用的是短刀,走的是輕巧的路子,擅長以快制慢,剛好克制傅力的武功。
因為傅力在比斗中絲毫不講情面,方山已經知道對手武功的虛實,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也不和傅力客氣,上去就搶先進擊。
只見他的身形一閃,已經撲向傅力的懷中,一把只有十余斤和三尺不到的短刀,散發著閃閃寒光,刀刀砍向傅力的要害之處。
傅力的大斧還沒有來得及掄圓,只能在輾轉之間去快速硬擋方山的快刀。盡管力道不大,但他等于用重兵器當短兵器使用,要和方山比快。
盡管傅力神力驚人,但要快速舞動六十四斤的大斧,體力消耗很快!
不到一百招,他就跟不上方山的節奏,被方山搶先一步,把刀架在脖子上,只得非常憋屈的丟下兵器認輸。
其實,傅山的武功雖然不比方山強,但也未必差多少,如果讓他拉開了架勢掄圓了斧頭,方山近不了身,要想贏得比斗,也要靠消耗戰,可以說他是贏在經驗上。
傅山雖然敗的心里憋屈,但他也不是那種輸不起的人,并沒有糾纏不休。
因為五大家族不想吃相太難看,也怕曹操心中不喜,并沒有直接安插職位,而是參加比武奪帥,他們自然也有失敗的覺悟。
他們早就定好了應對之策,如果自己派出的將領真的技不如人,就讓他們認輸了以后,退而求其次,當場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愿意成為對方的副手。
這只是一個應急手段,想不到以勇力聞名的傅力,第一個就用到了這個方案,好在他們都有那五百私兵手下打底,也不怕遭到那些缺兵少將的主將拒絕,反而是打著架空了主將的算盤。
再說了,招安以后的官職安排,反正是鐘繇說了算,到時候就算傅力的官職在方山之上,也不怕方山翻了天。
盡管五大家族有了這方面的準備,但傅力的失利,還是給大家帶來了陰影,每一個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第三個競爭的職位,是左軍主將。
五大家族里面的楊奎,走進了演武場。
有了傅力的教訓,他不敢猖狂,學著胡遵的樣子,非常低調地轉了一圈,四面行禮。
馬謖安排賀云報名爭奪左軍主將,但因為要給那些百夫長露臉的機會,他并沒有急于上場。
楊奎提高了警惕,盡管上去的那些百夫長,個個武藝不精,但他還是給與了足夠的尊重,用了數十合才獲得了勝利,而且是點到為止,沒有蓄意傷人,贏得了那些百夫長的好感。
楊奎用的是長槍,但也是力量型打法,這與地域有一定的關系,出身南方的武將,大多數人更加注重技巧,而西北民風剽悍,崇尚勇力,更喜歡大開大合的招式,絕大部分武將練武,都走剛猛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