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曹操的軍事力量快速增長,曹軍在與敵人對陣多了一些驕橫之氣,但以弱勝強,才是曹操最擅長的本事!
這次首戰雖然失敗,倒也驚醒了曹操,連忙私下里與賈詡商量。
他這次出征,因為擔心東南的孫權和荊州的劉備乘勢攻打,留下程昱準備應對東南戰事,留下荀攸準備對抗劉備的突襲,頂級謀士只帶了賈詡隨行。
賈詡本來就是涼州人,對馬騰和韓遂的情況非常了解,他當年寧愿投奔董卓也沒有在韓遂、馬騰手下充當謀士,自然是不看好他們。
董卓死后,賈詡并沒有急于投靠其他勢力,而是暫時棲身在張繡身邊為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
在官渡之戰前,賈詡終于認定曹操才是自己要投靠的明主,力勸張繡歸降曹操。
賈詡見曹操問計,心知他不想強攻潼關,就對曹操獻計道:
“西涼軍中,馬超驍勇善戰,韓遂多智善謀,潼關堅固難破,只能轉道河東,進軍關中,前后夾擊之下,則潼關不攻自破,方為上策!為了迷惑韓遂、馬超,丞相暫時重兵屯于潼關,并且做出一幅增加兵力的樣子,吸引馬超他們把重兵也放在潼關,方能從容用計!”
曹操一聽賈詡之計與自己心中所想暗合,但曹操這次的心更大,準備先示敵以弱,讓那些潛在的敵人也都跳出來,然后轉道河東,攻入關中,一舉蕩平西涼之亂。
西涼軍士氣正旺,雖然韓遂有些患得患失,有心與曹操和平共處,但他已經無法掌控大勢。
因為馬超攻陷長安,潼關大勝,也是馬超軍隊正面硬撼曹操的虎豹騎而獲勝,而韓遂卻沒有一個像樣的戰績,因而目前在軍中威望遠不如馬超!
消息傳回西涼,馬超在整個西涼的威望一時無兩,很多大部落都派來使者,希望加入馬超的聯盟。
而馬超因為兩次獲勝,覺得曹軍戰力也就那樣,也想要畢其功于一役,并沒有急于強攻曹操的營寨,而是派遣心腹回到武威和西平,到羌族和其他部落結盟,讓他們派軍隊過來,議優勢兵力和曹操打一場生死戰。
當然,馬超也不想放棄打擊曹操士氣的機會,每天派兵馬曹軍營外罵戰。
這天,曹操正在巡營,剛好碰到龐德罵戰,但他充耳不聞!因為好久沒有討論軍情,他想看看將領們的想法,就擂鼓聚將,例行公事,問計于眾將。
在各個領域,都有天才般的人物,曹操就屬于天生的統帥,他的直覺告訴他,不能在潼關和馬超決戰,因此,他正在想著要換一個戰場,但并沒有形成可行之策。
他把將領們集聚在一起,自然希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意圖,拿出一個可行之策。
他哪里知道,眾將因為曹操高掛免戰牌,禁制出戰,他們誰也沒有考慮出戰的事情,而是私下里討論上次戰斗失敗的教訓。
諸將對這次的失利,達成了共識,認為這次失敗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虎豹騎的突擊被馬超破解。
因此,在曹操問計的時候,于禁首先提出:
“西涼之騎兵,盡使長槍短刀,長槍可以克制虎豹騎,我軍當增加弩兵迎戰。”
于禁在曹操印象中,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見他還是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虎豹騎身上,不由得有些失望,當場否決道:
“要是我們增加弩弓兵,又被馬超的刀盾兵所破,我們又要如何?不能將勝利指望在兵種的優勢上!其實戰與不戰,主動權在我的手上,馬超只能在營外逞口舌之利!他處心積慮要用長槍破我的虎豹騎,我偏就不再動用虎豹騎,他的長槍騎兵還有什么用處?諸公只要堅守營寨,時間一長,馬超的軍隊糧草補給困難,就只能退卻了!”
諸將因為曹操并不采納他們增加弩兵的建議,還是采取堅守不出之策,皆私下里議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