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將軍,先別急著攻城,我們先看看城防情況再說!”
馬謖陪同龐柔繞城觀察了一圈,看到曹軍兵馬眾多,守衛森嚴,龐柔也冷靜下來,心知沒有數萬大軍是攻不下來的,也就絕了攻城的念頭。
龐柔得不到宛城,心情不好,緊繃著臉,向馬謖請教下一步的行止。
馬謖雖然不是存心算計龐柔,但對龐柔的安排,他早就有了腹案,就對龐柔說道:
“龐將軍,這次是我大意了,被夏侯惇逆襲宛城,讓你沒有了安身之地,因為長安已經被曹操占領,守住了通道關隘,再千里迢迢回到西涼,已經不可能,我暫時只有兩個辦法供你選擇:第一是回軍襄陽,留在荊州接受劉皇叔的指揮,等以后有機會再回西涼;第二是從藍田走小路進入漢中,然后取道天水返回西涼。”
龐柔聽完之后,毫不猶豫選擇從藍田進入漢中,然后再返回西涼!
因為他知道,一旦留在荊州,基本就等于改投劉備了,他再也沒有領軍回到西涼的可能。
龐柔的選擇,得到了馬謖的全力支持,因為他知道,劉雄鳴的一部分手下被曹操收編,劉家寨的存在已經不是秘密,他在關中很難立足,也想把漢中作為自己的退路。
但從藍田翻過大山前往漢中,是一條上百里的崎嶇山路,有些險要之處,只能一人牽著一馬通過,費時很長,并不適合大隊人馬行走。
因此,按照劉雄鳴的建議,龐柔的數千騎兵,是以百人為單位行進的,每天只有一百人牽著馬慢行,整整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付出了數十人的傷亡,損失數百匹的戰馬,龐柔軍才全部進入漢中。
龐柔到達漢中以后,因為馬謖已經提前和閻圃聯系,軍隊受到了妥善的安排。
龐柔派出斥候前往天水探路,發現曹軍已經占據天水要道,軍隊無法通過,而且馬超已經退到羌族深處,無法取得聯系,他只能領軍逗留在漢中。
西涼聯軍討伐曹操,是因為曹軍要借道西涼進攻漢中,張魯已經和西涼結成了盟友,現在龐柔的軍隊滯留漢中,張魯有義務提供糧草。
張魯手下謀士楊松,對龐柔軍空耗糧草有些不滿,建議張魯把他們充當馬前卒,派他們出陽平關,前往汅陽駐守,自己征收糧草。
汅陽是劉璋與張魯的緩沖區,往東南方向數十里,就是龐羲駐守的劍閣。
早有探子報知龐羲,看到張魯往陽平關增加了兵力,他也不敢大意,飛馬想劉璋報告。
得知張魯要進攻劍閣,在成都引起了動蕩,劉璋手下謀士張松認為時期已到,拿出了精心準備的“西蜀地形圖”,準備擇主而獻之。
西川名士張松,才華過人,有過目不忘之能,雖然因為名聲被劉璋聘為益州別駕,但對他并不重視,他因為屢次獻計不成,認為劉璋并非明主,自己是懷才不遇,與李嚴、法正、孟達等人交厚,早就有另擇明主的想法。
這次張魯與西涼馬超等結盟,突然在陽平關增加兵力,似乎有攻打西川的打算,劉璋子承父業,他并沒有什么軍事才能,與張魯數次交手,敗多勝少。
聽到張魯連接西涼馬超來攻,劉璋心里沒底,也有心要拉攏盟友,張松口才出眾,是他派出結盟的人選之一,這也算是給了張松一個發揮才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