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知道,她已經是劉備的夫人,不再是以前那個可以在哥哥孫權面前耍嬌、耍橫的刁蠻小妹,自然不好隨意發作,只是沉默以對,表示自己的不滿。
孫尚香雖然沉默抗議,但周善手下的侍衛頭目不敢隱瞞,具說張飛、趙云殺了周善,截江奪走了阿斗。
孫權沒有拐回劉禪,反而折了周善,心中大怒,向呂蒙問道:
“子明,今吾妹已歸江東,與劉備斷了親戚關系,如何才能報殺周善之仇?”
這次偷偷接回孫尚香,本來就是按照呂蒙當時的設計行事,孫尚香沒有留下子嗣,本人也回到江東,孫權是隨時可以要回嫁妝。
但就現在的情況看,張飛并不理屈,雖然殺了周善,是周善動手在先,如果就此事與劉備撕破臉面,江陵就不可能和平收回,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呂蒙想明白以后,就對孫權說道:
“主公,這次張飛殺害周善,是有些太過了,但事出有因,并不理虧。我們用這個理由和荊州翻臉,反而是我們理屈背盟,不如先讓魯都督前往荊州問責,看看劉備如何交代,然后再定計報仇!”
孫權聽呂蒙說的有理,就喚集文武,商議如何把背盟的責任推給荊州,然后名正言順地起軍攻打荊州。
正商議間,江東留在許昌的細作回報:
“曹操起軍四十萬大軍,要來報赤壁之仇。”
孫權大驚,只得按下荊州之事,與一眾文武官員商議拒敵曹操之計。
忽然又有人來報,長史張纮辭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書上呈。
孫權拆開一看,書中勸孫權盡快遷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遷都于此,可以為萬世之業。
張纮(153—212年),字子綱,徐州廣陵人,避亂來到江東。
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纮遂出仕為官。
后來,張纮被派遣至許都,被曹操任命為侍御史。但孫權繼位時,張纮又主動領命返回了江東,任長史之職。
張纮的地位不在張昭之下,和張昭一起合稱江東“二張”,孫權非常看重他的意見。
孫權看完信件以后大哭,對眾官說道:
“張子綱勸我遷居秣陵,吾如何不從!”即命一眾官員安排遷治建業事宜,筑石頭城。
安排好遷都事宜,孫權繼續軍議,呂蒙進言道:
“趁曹操軍尚未來之前,可于濡須水口筑塢以拒之。”
江東諸將都習慣水戰,一起對呂蒙說道:
“子明,上岸擊賊,跣足入船,何用勞民傷財,筑城拒敵?”
呂蒙要在孫權面前表現自己的韜略,文縐縐的回答道:
“兵有利鈍,戰無必勝。如猝然遇敵,步騎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乎?”
孫權看重呂蒙,要把他培養成心腹,一見他說的有理,自然要維護他的威信,就當眾采納了呂蒙的計策,對眾將說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之見甚遠,當從之。”
孫權軍議完畢,調集大軍,準備與曹操開戰。
他留下呂蒙在身邊聽用,讓他親自領軍數萬,筑濡須塢,命當地官府多征調民夫,立即開工,爭取在曹操到來之前竣工。
雖然想好了抵擋曹操之策,但孫權咽不下那口氣,可不想周善白死,便宜了劉備。
按照呂蒙的建議,孫權派使者前往陸口,責令魯肅前往荊州,就周善之死,討要一個說法,并要求諸葛亮出兵攻擊宛城,以解曹操進攻合肥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