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軍政一把抓,在古城短短半年的時間,他的軍隊從數百殘兵,發展到壯大到數千人的隊伍。
這次治理古城相當的成功,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縣城,卻是張飛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也是他活得最快樂的一段時間,讓他終生難以忘懷!
張飛的這次成功,在劉備和關羽的眼里微不足道,但他自己卻特別懷念,每次回憶,都勾起他想要獨當一面的**。
正因為有了這次獨當一面的意外成功,讓張飛有了底氣,在馬謖的協助下,他才敢和關羽叫板,爭奪鎮守荊州的機會。
雖然最后還是沒有能如愿,但諸葛亮居然讓他獨領一軍出征,也是意外之喜!
這可不是上次跟隨劉備出征荊南,和趙云爭奪攻取一個城池的機會,而是獨自領兵攻伐千里。
在張飛進軍的途中,經過的大小城池有數十個,雖然并無重兵把守,但全部需要他領軍去攻取,也算是給了張飛獨當一面的機會,他內心還是相當滿意的。
張飛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拿出當年在古城的經驗,事必親躬,所到之處,約束軍紀,但降者秋毫無犯。
張飛對每一個歸降的城池,都給與妥善的安排,縣令都是原任留用,只留下自己的一名心腹隊率,掌管為數不多的守軍。
張飛徑取漢川路,所過城池都是小縣城,守軍不過數百,加上張飛威名赫赫,名聲在外,那些縣令都是聞風而降,沒有一個不長眼的,敢輕捋虎須。
很快,張飛就快要到巴郡郡城了,細作回報:
“巴郡太守嚴顏,是蜀中名將,他年紀雖高,但精力未衰,善開硬弓,使一把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已經知道將軍領兵前來,但并沒有歸順的打算,而是整頓軍備,率領數千郡兵,做好了迎戰準備,但他并沒有出城迎戰,而是據城而守,堵住了將軍前往雒城的要道。”
張飛沿路雖然收復了十幾座縣城,但他連一次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對他這樣好戰成性的疆場大將來說,未免有些索然無味。
聽到巴郡太嚴顏不降,而且武功高強,張飛不怒反喜,因為他見獵心喜,想要和嚴顏大戰一場。
張飛讓軍隊離城十里下寨,自己在中軍帳中獨自沉思:“要不要派人去勸降嚴顏?”
因為戰火一起,對陣雙方無所不用其極,損失巨大,造成城中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所以,按照那個時候的慣例,特別崇尚先禮后兵,能讓老百姓免于戰亂,才能說自己是仁義之師。
張飛害怕嚴顏據城而守只是做做樣子,是為了自高身價,只要自己派出使者勸降,說不定馬上就獻城。
張飛可不想失去這個來之不易的戰斗機會,但如果不派出使者勸降,不合禮儀,大哥劉備那里也不好交代。
沉思良久,張飛決定采用軍師最常用的激將之法,差人入城勸降。
但張飛不想留下把柄,并沒有寫勸降書,而是叫來一個膽大的士卒,讓他把自己的原話轉達給嚴顏:
“老匹夫,早早來降,饒你滿城百姓性命;若不歸順,即踏平城郭,老幼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