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許靖觀人、相人的本事,如此迫不及待都要叛投劉備,因此,這場大戲在成都等于引發了一場大地震,大小官員,無不對劉備心存敬畏,除了董和隨便勸說了幾句,再沒有人敢出面勸說劉璋繼續頑抗。
法正之計環環緊扣,第二天,法正就建議劉備派使者進城,劉備自然遵從。
簡雍自告奮勇進城勸降,讓劉璋沒有時間思考,根本來不及改變主意,劉備就兵不刃血得到成都,也等于平定了整個西川。
此等大功,劉備自然不得不賞,因此把許靖放在功臣的第三位,也是名副其實。
第四個任命的是龐羲,職位是左將軍府司馬。
龐羲是劉璋的親家,是梓潼郡的實際掌控者。
但在劉備與劉璋交戰期間,他并沒有出兵相助,也沒有叛投劉備,而是保持中立,按兵不動,在劉璋宣布投降以后,他及時歸順劉備。雖然有墻頭草之嫌,但功勞也不小。
第四個是劉巴,這是劉備早就看上了的人才,但劉巴卻看好曹操,一直躲著劉備走,從荊南逃到交戰,又逃到益州,但他最終沒有逃過劉備的掌心,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府西曹掾,
第五個是嚴顏,他雖然是與張飛力戰后被擒,但他投降以后幫助張飛平定巴郡,奪得進軍雒城的首功,他讓張飛立功,讓劉備倍有面子,因而深得劉備的喜愛,被任命為左將軍府東曹掾。
第六個任命的官員是黃權,職位并不高,只是一個偏將軍。
黃權原來是牧劉璋的主簿。曾經多次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
黃權其所以放在如此顯眼的位置,就是因為他是說劉備壞話最多的人,劉備用他來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不會秋后算賬。
然后是吳懿任討逆將軍,彭羕任治中從事,李嚴任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其余費觀、吳蘭、雷銅、李恢、張翼、秦宓、譙周、呂義,霍峻、鄧芝、楊洪、周群、費祎、卓膺、費詩、孟達等,文武投降官員,共六十余人,并皆擢用,官升一級。
因為劉備手中官位奇缺,他又不肯胡亂任命,這些劉璋的舊部,所謂官升一級,都是虛職,實際上就是暫時留任,只是把俸祿加上去了。
出征西川的功臣,也少不得封賞,排在第一位的是諸葛亮,還是軍師中郎將。
排在第二位的是留守荊州的關云長,被任命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這是劉備特意安排的,并沒有按照功勞大小排列。
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取得進軍雒城首功的張飛,被任命征虜將軍、新亭侯。
排在第四位的,是進攻西川的先鋒黃忠,他每戰都是沖鋒陷陣,勇冠三軍,屢建戰功,倒也名副其實。
排在第五位的,并不是戰功卓著的趙云,而是功過參半的魏延,被任命為揚武將軍。
沒有參加戰斗的關羽,排在功臣的第一位,而戰功卓著的趙云,曾經的劉備軍中第三人,一下子排到了第六位,被任命為為鎮遠將軍,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