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領軍多年,深通兵法,但他本身的武藝不高,他折損大半兵力,手下又沒有了沖鋒陷陣的大將可用,料想守不住陽平關,就半夜棄關,奔回南鄭去了。
曹操不戰而得陽平關并諸寨,扎下營寨休整。
楊任到因為是繞道而回,只比張衛早一點到南鄭城外,剛好兩人合兵一處,回見張魯。
張衛是主將,也是張魯的親弟弟,就算戰敗的責任在他,張魯也不會把他怎么樣。
但張衛在意的是自己名聲,不推卸責任就已經是不錯了,可不會出言替下屬分擔責任。
張衛直接指責是因為楊昂、楊任兩將失了關下的寨柵,才導致陽平關失守。
張魯一聽,以他對自己弟弟的了解,知道事情沒有這么簡單,但還是假裝勃然大怒,欲斬楊任,以正軍法。
楊任戰敗以后,知道自己的職位肯定難保,但他不認為有性命之憂。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非常怨恨楊昂,讓他受到魚池之殃。
但得到楊昂身死的消息,自然怨氣全無,反而生出一種兔死狐悲之感,體會到了戰場的殘酷,對自己的這個將軍職位,已經不太留戀。
聽到張魯要斬殺自己,楊任有些措手不及,只得出言辯白道:
“我曾經力勸楊昂,不要追趕曹軍,但他不肯聽信,故有此敗。我愿意以以前的軍功和辭去現在的官位,頂替戰敗之罪。”
張魯并不是真的要殺楊任,這是他和張衛兩人慣用的伎倆,是想讓楊任戴罪立功,繼續替他們賣命,自然不會同意他辭官歸鄉,逼著他戴罪立功。
楊任的武藝,在漢中諸將中,絕對是頂尖的存在,以前在和劉璋軍的對陣中,屢立戰功,張魯也舍不得殺他,但現在有點騎虎難下了。
楊任沒有辦法,就把求救的目光,看向了族兄楊松。
楊松能夠得到張魯的信任,自然不是無能之輩,就是因為他的智計過人,楊柏、楊昂、楊任武藝高強,才讓楊家在漢中軍方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但近來楊家似乎攤上了霉運,先是楊松的親弟弟楊柏在葭萌關莫名其妙身死,這才多久過去,楊家武藝最高的楊昂又陣亡了,這讓他也有些心灰意亂。
楊昂、楊任與楊松的關系并不十分親近,也不是同一個同一支脈出身,但畢竟都是楊家族人,于情于理,他都應該出面幫他一把!
楊松早就看出來,楊任并沒有性命之憂,張魯虛張聲勢要斬殺楊任,其實就是要讓他繼續充當炮灰,他看到楊任已經有了去意,想要退出這個是非圈,他也非常贊同,就站起來說道:
“主公,楊任雖然敗績,但并不是他的主要責任,不如把他削職為民,以正軍法!”
張魯手下,武藝高強的將領已經不多了,他素來信任楊松,也沒有一口回絕他的提議,只是反問楊松道:
“楊任雖敗,饒過他一命,也不是不可以,但誰能替他領軍?”
楊松看穿了張魯的想法,心里早就有了計較,已經有了一個替罪羊,就對張魯說道:
“我保舉一將,武藝猶在楊任之上,可替楊任領軍,可敵曹操手下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