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阜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敢說敢干,當年馬超的實力在西涼如日中天,他都敢于出言指責,并出兵攻打。
他可不會因為曹洪的特殊身份而有所顧忌,他發完這一頓牢騷,也不怕曹洪下不了臺,并不停留,憤然辭出。
曹洪知道,名義上是夏侯淵平定了西涼,實際上是楊阜組織幾大家族的私兵,加上自家幾個兄弟悍不畏死,才打跑了馬超。
夏侯淵只是坐享其成,曹洪也非常羨慕他的好運氣。
面對曹操非常看重楊阜,曹洪也沒有脾氣!
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他的糧草軍資,還指望楊阜這個武都郡太守補充,自然不敢得罪于他。
與吝嗇錢財相比,曹洪并不太在意面子,他表現得非常大度,而且從善如流,馬上下令女伎們停止表演,又親自追上去請楊阜還座,親自敬酒謝罪。
在場的將領,對曹洪的氣度,楊阜的正直,無不肅然起敬。
楊阜能夠混到現在的地位,自然不是為了博取眼球而噴人。
一見曹洪尊重自己的意見,楊阜與曹洪前嫌盡釋,兩人盡歡而散。
對曹洪的處事不當,楊阜、曹休等人,自然不會在曹操面前打小報告。
但曹操安插在軍中的探子,可不會替曹洪打掩護,曹洪看艷舞的輕佻舉動,沒有多久曹操就知道了。
曹操剛收到曹洪領軍大勝張飛、馬超的捷報,心里高興的同時也有點發愁,正不知為如何找個岔子,把曹洪晾起來。
很快,又得到知曹洪行事不當,在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時畏縮不前,屢屢失利。
反觀曹休,在清剿氐族等部落時,在楊阜的輔助下,軟硬兼施,很快就安定了整個武都郡,讓曹操對漢中的決戰,再無后顧之憂。
因此,曹操對這次漢中之戰充滿信心,也把領導干部的年輕化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曹操已經拿定主意,這次漢中大戰得勝以后,要借題發揮,拿曹洪開刀,不僅不給曹洪升官發財,還要讓他坐冷板凳。
下辨之戰結束了,張飛和馬超只能說勉強達成了劉備的戰略目標,但戰損有點太大了,自然沒有臉面居功。
劉備臉色雖然沉痛,但心里卻非常高興!
張飛、和馬超固然是他手上的王牌,但也嚴重影響了他對軍隊的絕對掌控。
這次他們兩人的小辮子抓在自己手里,自然是利大于弊,劉備臉上痛心,心中滿意。
張飛與劉備關系密切,這點小事自然不用放在心上。
但馬超卻特別糾結,情緒非常低落!
他在西涼威名卓著,這次卷土重來,一出兵就有氐族等七個部落起兵萬余響應,再次掌控西涼的前景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