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剛整頓好軍隊,劉備領追兵就到了,欲再渡漢水,趁曹軍驚魂未定,一鼓作氣攻克陽平關。
張郃雖然接過了軍隊的指揮權,但他的威信還不足以壓服包括徐晃在內的魏軍諸將,大家以眾寡不敵,想要在漢水江邊結,陣,借助漢水之險阻擊劉備軍過江。
郭淮支持張郃取得了指揮權,自然是盡力輔佐,思得一良策,就向張郃建議道:
“我軍雖敗,但現在的軍力并不比劉備的追兵差多少,還有一戰之力!堅守漢水,此示弱也,劉備可進攻的江岸線不短,久守必失,實非上策。以我之見,不如大軍離開河岸結陣,等劉備軍半渡而擊后擊之,則可正面擊敗劉備。”
張郃對郭淮推舉自己掌軍權的事情,非常感激,一聽郭淮的計策不錯,投桃報李,一言而決,采用郭淮的計策。
劉備派出的哨探,看到魏軍離開漢水,在岸上布陣,也很迷惑,只道張郃另有詭計,反而不敢渡江進攻。
如果張郃在江邊列陣,劉備從荊州帶來的精銳水軍可不少,最不怕的就是水戰,而曹軍不習水戰,還真有可能被劉備一舉擊敗。
張郃因此而止住了劉備的攻勢,贏得了時間,得到了眾將的認可,而郭淮也因為這一計得籌,在魏軍中嶄露頭角。
曹操還沒有進入漢中,聽說夏侯淵戰死,放聲大哭,加快了行軍速度。
曹操與夏侯淵實為兄弟之親,被黃忠斬殺,內心深恨之。
曹操親統大軍,來定軍山給夏侯淵報仇,令徐晃作先鋒。
行至漢水,張郃、杜襲和夏侯尚等人迎接曹操。
杜襲因為夏侯尚不用其計,真心看不起他,毫不諱言地對曹操說道:
“今定軍山已失,米倉山糧草暴露在劉備的兵鋒之下,移于北山寨中屯積,可保糧草無虞,然后可進兵。”
曹操覺得杜襲說的有理,也怕夏侯尚鎮守米倉米出事,看他這次收攏敗兵表現得可圈可點,危急時刻頭腦冷靜,守住了米倉山的糧食,也是大功一件,就把他換下來。
曹操在悲傷的同時,也倍感欣慰,因為夏侯尚表現出色,搶回了夏侯淵的尸體,夏侯家后繼有人,就讓他扶夏侯淵的靈柩回家。
典滿作為行軍司馬,本來手下有五百軍馬,被黃忠生擒以后,非常掉價,軍卒都對他不服,為了挽回臉面,在圍山的時候典滿非常積極,沖在前面。
他無力培養自已的私兵作為骨干,對軍隊的掌控力不夠,在敗退的時候,又首當其沖,折損過半,竟然沒有一個軍卒跟隨于他,只好只身跟著夏侯尚到了米倉山。
曹操知道典滿不是帶兵打仗的料子,在微有失望的同時,也感到慶幸,他怕典韋的獨子在戰場上丟了性命,無人奉養妻兒老小,索性分咐他打道回府,侍奉老母。
黃忠斬了夏侯淵首級,安排好鎮守定軍山事宜,這才親住葭萌關見劉備,獻上夏侯淵的首級。
劉備大喜,當場加封黃忠為征西將軍,并在數天后設宴慶賀。
正在劉備給黃忠賜酒之時,牙將張著忽然進來報說:
“曹操自領大軍二十萬,來與夏侯淵報仇。現在派張郃領軍在米倉山搬運糧草,要移于漢水北山腳下。”
諸葛亮聽了稟報,站起來對劉備說道:
“今曹操引大軍至此,恐糧草不敷,故勒兵不進;若得一員大將,領軍深入其境,燒其糧草,奪其輜重,則曹軍之銳氣大挫,沒有了糧草軍資,主公可不戰而勝。”
黃忠一聽,又有立功的機會,連忙站起請命道:“老夫愿當此任。”
這次攻取漢中,劉備帶來的將領不少,但能夠與張郃匹敵的將領只有寥寥數人,張飛曰、馬超另有任用,能用的只有趙云和黃忠,就連日趨成熟的魏延都難以勝任。
諸葛亮又用出慣用之計,對黃忠說道:
“老將軍,這次對陣的可是曹操,遠非夏侯淵可比,不可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