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舉進攻漢水之時,馬謖領命悄然來到張飛軍中。
與魏延軍匯合以后,先由馬謖傳達了這次進取南鄭的軍令,然后悄悄從米倉道前往南鄭城。
雖然張飛在下辨之戰中戰敗,折了副將雷銅,但他軍卒的損失并不大,只折損了數百人。
張飛退回米倉山,還有四千余人,劉備有心給張飛上點眼藥,并沒有給他補充軍隊,讓他率領殘兵,在米倉山附近作為疑兵。
因此,當黃忠和趙云在漢水大戰的時候,張飛卻因為兵力不足,不能主動出擊,只能率領軍隊在山溝里轉來轉去,和許褚捉迷藏。
雖然沒有什么損失,但也無寸功可言,張飛心里非常郁悶。
聽說讓他領軍前去攻打南鄭,張飛知道馬謖謀而后動的性子,知道這次一定能夠成功。
張飛也知道南鄭的守將是夏侯惇,但這次他也不敢推辭了,他自己需要功勞,馬謖也需要功勞。
劉備雖然對張飛有些敲打,但對馬超就采取了懷柔的手段。
馬超的損失比張飛大得多,從下辨敗退回來以后,劉備并沒有半句責怪,而是對馬超多方安撫,又撥給馬超兩千軍卒,讓他領軍前往太白山一帶休整,扼守斜谷道,準備攔截從斜谷過來的曹操援兵。
魏延這次能夠與張飛一起進攻南鄭,也是劉備刻意栽培他的結果。
雖然取得西川以后,論功行賞,魏延的職務和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與張飛相比,還是差的太多,本部也只有一千軍馬。
魏延自從跟隨劉備進入西川以后,一直在劉備的眼皮底下做事,顯示出對劉備的無比忠誠。
在劉備眼中,魏延雖然還有一些不足,但其重要性還在黃忠之上。
黃忠雖然表現非常出色,但畢竟已經年老,實力處于快速下降期,能用的時日無多。
而魏延正當壯年,武功和謀略直追黃忠,而且實力還處于上升期,可謂潛力巨大,是劉備重點培養的后輩干部。
這次攻取南鄭,劉備并沒有把魏延劃歸到張飛的麾下,而是另外給他兩千人,讓他獨領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這是劉備和諸葛亮用兵的特點,兩名將領互不統屬,雖然不能擰成一股勁,但好在還有主次之分,兩人之間并不會出現各行其是的現象,就像是一個雙保險。
米倉山劫糧,諸葛亮用黃忠為主將,卻讓趙云獨領一軍相助。
這次攻取南鄭,劉備讓張飛為主將,那是沒得商量的。
讓魏延獨領一軍相助,這是劉備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魏延的地位,可與趙云比肩。
張飛和魏延的軍隊,都善于山路行軍,他們偃旗息鼓,走米倉道,悄然進入漢中,在離南鄭數十里的一個山谷中,隱伏下來。
南鄭城的安危,對曹操的影響非常之大,他留下了手下最信任的大將夏侯惇鎮守。
夏侯惇是夏侯淵的族兄,奇謀雖然不如夏侯淵,但穩重猶有過之,早年他在曹操軍中的地位,還在夏侯淵之上,是與曹仁比肩的存在。
但自從和呂布的交戰中失去一只眼睛以后,就收斂鋒芒,才屈居夏侯淵之下。
這次夏侯淵被黃忠所斬,曹操把夏侯惇留在南鄭,除了害怕夏侯惇找黃忠拼命以外,也是因為夏侯惇為人穩重。
夏侯惇與夏侯淵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常年在曹操麾下并肩作戰,感情非常深厚。
夏侯淵的陣亡,對夏侯惇的打擊很大,但他畢竟識大體,留在南鄭城以后,不敢怠慢,把南征的守得跟鐵桶似的,給曹操解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