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讓他鎮守漢中,劉備也擔心張飛成為第二個張魯,因此,他早就把魏延當做了鎮守漢中的不二人選。
大部分人都附和諸葛亮推薦張飛,只有法正獨樹一幟,語出驚人,他推薦了魏延。
而更驚人的是,劉備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法正的建議,當場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劉備宣布這個決定以后,在場的文臣武將,聽聞此事一片震驚,魏延自己也有點受寵若驚,一時間呆住了,劉備不為所動,從容問魏延道:
“文長,我委任你這個重任,你不打算說點什么嗎?”
魏延很快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朗聲答道:
“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并了他。“
劉備聽了魏延的話語,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的這番話,而稱贊其雄豪。
在準備回到成都之際,劉備還有一個事情是必須做的,那就是親自向漢獻帝上表,說明自己即位漢中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于是,劉備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許都。
上表的全文,是諸葛亮和法正精心準備、反復推敲以后定稿的,文采斐然,說服力極強,全文如下: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遲,**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后,群兇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圣德威臨,人臣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并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兇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今臣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并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曹操惡直丑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僚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臣憂心碎首之日。若應權通變,以寧靜圣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于谷。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謹拜表以聞。
上表到了許都,幾乎已經換了一茬的朝廷官員,不敢擅自做主,在漢獻帝還沒有接到之前,先抄寫了一份,快馬送到鄴城。
曹操已經在鄴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正在尋思如何利用大義的名分,先壞了劉備仁義之名,再做道理。
看了劉備的表章以后,劉備反而成了占據大義的一方,曹操心中大怒道:
“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
對劉備,曹操還是非常忌憚的,這次劉備稱王,可謂恰到好處!
因為是自己異姓稱王在先,還真不好以大義責備劉備。
如果起兵討伐劉備,自己剛剛兵敗而回,再往漢中也沒有什么勝算。
但就此讓劉備與自己分庭抗禮,曹操心中實在不甘。
暴怒之際,曹操也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把賈詡、司馬懿、劉曄等人叫過來,商量對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