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如此重要,曹仁在此鎮守多年,制造的守城器械極多,弓弩、檑木等物品,應有盡有,是一個難以攻破的堡壘。
雖然曹仁分兵駐守宛城和樊城,但守城的兵力,都在三萬上下,關羽的五萬精銳,看似很多,其實用來攻城,就顯得不夠了。
關羽用他的五萬兵力,就算是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夠攻下不到三萬守軍的樊城,別說是堅城宛城了。
關羽性格高傲,但在行軍打仗方面確實是有勇有謀,肯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他已經打定主意,準備對樊城圍而不攻,把重點放在擊敗前來支援的曹軍上,最后,逼得曹仁不得不突圍,然后聚而殲之。
關羽確定了“圍點打援”的戰術,但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讓他遲遲不敢出兵進攻樊城。
第一是擔心陸口的呂蒙,在自己與曹仁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發兵偷襲江陵,這本來是呂蒙的慣用伎倆,對這種情況關羽也無計可施。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圍點打援,目前的兵力略顯不足,需要增加兵力。
說到底,就是要解除后顧之憂,那么,再從荊州調用三、五萬軍隊,還是可以做到的。
關羽有夜讀的習慣,這天,他靠在床邊隨意拿起一本書籍翻看,居然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關羽感慨之余,心里一動,覺得自己也可以采用烽火報警訊的方法,防備江東呂蒙的偷襲。
關羽心中有了定計,就想找王甫過來,一起商量并實施。
關羽剛要喊人去請王甫,衛士卻來報告:
“王甫求見。”
關羽楞了一下,旋即大喜,這真是心有靈犀!
讓衛士把王甫請進來以后,關羽并沒有急于聽取王甫的匯報,而是讓衛士上茶以后,才對王甫問道:
“國山此來,何為?”
在馬良會襄陽以后,王甫已經完全進入軍師的角色,自然需要提醒關羽一些注意事項,王甫也認同馬良的擔憂,就對關羽稟告道:
“現在新野城池堅固,即使只留下數千人鎮守,就算有十萬大軍圍城,也不能一鼓而下,足以堅持到將軍提軍來援。以愚意論之,今江東呂蒙屯兵陸口,此人非魯子敬可比,罔顧信義,常有吞并荊州之意,倘若率兵偷襲江陵,將軍可有抵御之策?”
關羽一聽王甫擔心呂蒙偷襲,又和自己想到一塊了,是個不錯的兆頭,就接過話頭說道:
“我也是擔心此事,遲遲不敢動兵,昨天苦思半夜,思得一計,可防呂蒙偷襲,正要叫國山前來參詳,并讓你前去提調此事。”
王甫一聽關羽有辦法防備呂蒙偷襲,心里有些不信,嘴上卻說道:
“將軍智計過人,所得比試可行之計,愿聞其詳?”
關羽聽了王甫之語,非常受用,謙虛的說道:
“其實此計就是一個笨辦法,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選高阜處置一烽火臺,每臺用五十軍守之,日夜瞭望,倘江東軍渡江,夜則明火為號,晝則舉煙為號,烽火很快就能傳到此處,我親提援兵順流而下,必不讓呂蒙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