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辭官以后,并沒有在成都停留,只是專門到諸葛亮家辭行。
諸葛亮也知道馬良和馬謖丁憂的事情,但他不想給劉備造成到處插手的權臣印象,并沒有出言干預。
對劉備和關羽都同意的事情,諸葛亮也無能為力。
馬謖并沒有等待劉備發出同意馬良丁憂的公文,就快馬加鞭,前往襄陽。
到了襄陽,馬謖直接前去見馬良。
馬良的神色很憔悴,他這次受到到的打擊可不小!
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這么多天,他一直在構思一篇奏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次馬良真的是想要丁憂,但被關羽如此迫不及待解除職位,馬良心中還是很不好受,甚至有些自怨自艾。
他盡心盡力配合關羽的工作,讓荊州的經濟發展很快,讓關羽的糧草有了結余,這才能夠有底氣和曹仁開戰。
到頭來,落得一個“人還沒走,茶就涼了”的下場,擱誰都想不通!
馬良夜不成寐,多少次反省自己,就是找不到那里做錯了。
以馬良的聰明才智,自然知道,這次自己上表辭官,關羽既然已經同意,劉備斷然不會落了關羽的面子,自己丁憂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他治理荊州數年之久,又是自己的家鄉為官,耗費了無數心血,才有了荊州今天的局面。
他也不愿意看到關羽被曹操打敗以后,導致荊州的百姓流離失所,想要把自己的意見匯報給劉備。
馬良并不想繼續留在荊州,因此,并不急于發出自己的表章,擔心劉備看了自己的奏章以后會改變主意。
在關羽送走奏章以后,馬良故意押后了數天,馬良才開始起草奏章。
因為按照慣例,劉備接到馬良的辭呈,就算不挽留,也要把公文押上三天,以示對此事的重視。
劉備全取西川,百廢待興,一天忙的不可開交,經常和諸葛亮、法正在一起商量大事,很快就把馬家兄弟丁憂的事情忘到了腦后。
馬良送走奏章,再沒有留在襄陽的必要,剛好馬謖也回來了,就一起奔城南馬家河而去,替長兄馬伯常守孝。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了,劉備忽然收到馬良的奏章。
劉備這才記起馬良已經丁憂的事情,對馬家兄弟,劉備心存歉疚,想著馬良是有什么要求,連忙拿過來一看。
馬良的奏章,洋洋數千言,詳細列舉了關羽北伐中原的諸多隱患,一個不慎,就會全盤皆輸。
馬良的論斷,有理有據,不由劉備不信,讓他大吃一驚,連忙召集諸葛亮、法正等核心官員,討論關羽北伐的問題。
……
……
龐德一箭射中了關羽的頭部,心中大喜。
看到關羽撥馬就走,心知傷得不重,微微失望的同時,也想盡力擴大戰果,連忙勒回馬輪刀趕來,想要活捉關羽。
但關平一直悄悄跟隨在關羽的身后不遠處,在龐德出箭之時,已經策馬趕來,剛好攔住龐德。
關平的武功本來就不輸于龐德,差的只是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