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策反侯音,他還派出使者前往上庸,找劉封、孟達協商,讓他們出兵相助。
上庸的兵力不弱,而且大部分是百戰精兵。
雖然不怕曹軍攻打,但上庸新定未久,軍權并沒有集中,劉封作為鎮守上庸的主將,只有八千人馬。
而太守孟達,還有近五千人,降將申耽、申儀兄弟,各有兩千軍馬。
劉封當然想要一統軍隊!
所以,關羽認為,劉封不會放過這個整合軍權的機會,一定不會拒絕自己協同作戰的建議。
不出關羽所料,劉封動心了,他提出三家聯合出兵一萬,由他親自統領前往樊城,支援關羽。
劉封的如意算盤打好了,在兵力的安排上,倒也合情合理,他自己出兵六千,申耽、申儀兄弟各一千,孟達出兵兩千。
劉封的胃口不大,并沒有盡奪他人兵權的意思,只是想控制更多的軍隊。
他留下兩千軍馬鎮守營寨,孟達在郡城還有三千人馬,而申家兄弟都在西城,離劉封的營寨不遠,有兩千人足以。
劉封這個建議,申耽兄弟并沒有異議,但遭到了孟達的強烈反對!
劉封雖然是劉備之養子,但資歷和威望,遠不如孟達,兩人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后,老奸巨猾的孟達,抓住了劉封的痛腳,對劉封說道:
“關將軍前來調兵協同作戰,肯定是請示過主公的,主公并沒有給我們送來公文,說明主公心里是不愿意關將軍調用上庸兵馬的,劉將軍如果硬要出兵,屬于私自出兵,違背了主公的心意,怕是會引起主公的猜疑,前景堪憂!”
孟達的這番話,剛好擊中了劉封的要害。
劉封畢竟只是養子,而他十二歲的弟弟劉禪,已經被封為世子,劉備不可能不防備劉封奪取劉禪基業的事情發生,這才有了上庸兵權分散的局面。
如果劉封沒有劉備的旨意擅自動兵,很有可能被父親劉備忌憚,以后就有可能被解除兵權,甚至會被當做借口治罪。
劉封雖然沒有繼承劉備基業的野望,但領兵縱橫沙場,卻是他最大的愿望,自然不敢冒險。
為了不失去領兵的機會,劉禪認同了孟達的意見,以上庸新定未久、境內動蕩不安為由,婉拒了關羽的建議。
關羽沒有等到劉封的援兵,心中非常郁悶,卻得到了王甫發來的警訊:
“現在新野剩余的軍糧,已經不足支持現有軍隊一月之用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關羽作為久經沙場的大將,可不敢冒險。
一旦大軍缺糧,數萬軍隊馬上就會失去戰斗力,只能做鳥獸散。
關羽不由得想起了已經丁憂的馬良,以前出征,因為有馬良的隨軍謀劃,關羽從來就不用擔心糧草。
這次出征,因為事關重大,馬良的戰前準備相當充分,現在剛剛三個月,怎么就會沒有糧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