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然知道,他和孫權死磕,得利的是曹操。
他考慮良久,還是繞不開報仇的事情,因為他以仁義立身,不顧兄弟之情,他還真做不出來,劉備對諸葛亮說道:
“不管曹操怎么想,也不管孫權有千般理由,既然他殺了我兄弟,我都必須提兵問罪于江東,以全兄弟之義!”
諸葛亮主管政務,當然知道西川的底子并不厚實。
從荊州出兵西川開始,整個劉備集團,一直處于戰爭狀態。
劉璋本來積累了一些軍資糧草,但與劉備之間的戰爭持續了近兩年,也差不多耗盡了戰爭潛力才投降的。
現在劉備的川軍,雖然士氣不低,但軍心疲憊,而且糧草也不充裕。
劉備本來定下方略,要修生養息,但西川僅僅修養了半載,盡管糧食豐收,但元氣未復,實在打不起一場大戰。
諸葛亮自然不想耗盡西川的戰爭潛力,就勸阻道:
“王上不可!方今孫權想要我們討伐曹操,而曹操也想要我們討伐孫權,各懷譎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動,且先處理關將軍的喪事。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待孫權、曹操不和之時,乘時而伐之,方為上策。”劉備不為所動。
眾官又再三勸諫,劉備雖然不肯放棄報仇,但才開始進膳,并同意先處理關羽喪事。
劉備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他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不止。
關羽的喪事辦完以后,劉備下令整頓軍馬,還是要進攻荊州,給關羽報仇。
諸葛亮、趙云、劉巴等人,輪番勸說,都不能改變他的心意。
法正已經成為劉備的第一心腹,要說有誰能夠勸阻劉備,非他莫屬。
但是,最近法正抱病在床。
自從第一次出息軍議以后,法正病情加重,雖然并沒有人事不知,但居然出現情志不清的情況。
黃忠身為后將軍,對劉備向江東開戰并沒有和其他人一起提出勸阻,反而非常期待。
他以前在劉表手下為將,就劉磐一起,與江東軍數次開戰,很多軍中親近的袍澤,都死在江東軍手里,他與江東的恩怨可不小。
他雖然堅持每天練武,想要保持自己的狀態。
但畢竟年齡偏大,武功已經開始退步,以后也許真的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了。
這次劉備整軍,動用了十余員將領,但并沒有點到黃忠的名字。
黃忠年紀不小了,他不想錯過這次立功的機會,就前去拜訪法正,想要探視一下病情,順便找他討個主意。
法正自從在定軍山和黃忠組合,斬殺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以后,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