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與張昭等人商量以后,他對荊州的官員做了較大的調整,把荊州的重要郡縣,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為樂打贏和劉備的這一戰,孫權提前謀劃,任命呂岱接替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率領一萬名交州精兵進駐長沙,準備隨時支援陸遜,一起抗擊劉備。
傅士仁、糜芳兩人不戰而降,他們對荊州非常熟悉。雖然另投明主,在軍閥混戰的三國初期不算什么大事情,但兩人還是沒有臉面與以前的同僚為敵,因而都不想留在荊州。
兩人主動找孫權請命,要求帶領本部兵馬,前往吳郡、廬江、合肥等地,防御曹操。
孫權對兩人也不敢放手使用,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但對潘濬的安排,孫權卻有點舉棋不定。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漢壽人。
他得到劉備的重用,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是荊州有名的青年才俊,與表兄蔣琬齊名。
弱冠時,潘濬就跟隨宋仲子求習學問。
潘濬為人聰慧,明察事理,應對問答機智有條理,山陽人王粲見到而特別重視他。
因此在荊州知名,曾經任郡里的功曹。
年紀不到三十歲,被荊州牧劉表徵辟為部江夏從事。
當時沙羨縣長貪贓污穢不脩德行,潘濬誅殺他,全郡為之震竦。
后來潘濬當湘鄉縣令,治績十分有名。
劉備領荊州,用潘濬當治中從事。
劉備入蜀,留潘濬統典荊州事務。
關羽北伐,把江陵政務交給潘濬,并給與節制糜芳、傅士仁的權利。
這是關羽的一個敗仗,因為糜芳是名正言順的江陵太守,而且掌管軍隊,潘濬就變得有名無實,這才導致糜芳開城獻城是潘濬無能為力。
孫權占領江陵以后,所有將領官吏都歸附,而獨獨潘濬稱病不前往相見。
孫權親自乘車到潘家,去勸降潘濬。
而潘濬卻還是作秀,伏面貼著床席不肯起身,涕泣交錯縱橫於臉龐,哀傷嗚咽無法自制。
孫權慰勞并與他談話,非常親昵地稱呼他的字道:
“承明,以前觀丁父,是來自鄀國的俘虜,武王用以作為軍帥;彭仲爽,是來自申國的俘虜,文王用以作為令尹。此二人,是你們荊國之地的先賢,起初雖然被囚禁,後來都被擢用,為楚國名臣。你不想歸降的意思,是認為孤和古人的度量有差異嗎?”
潘濬其實早都想投降了,但他有點騎虎難下,仍然趴在床上不起來,孫權令左右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臉孔,潘濬這才順勢起身下地拜謝。
孫權先讓潘濬官復原職,仍然為治中,然后詢問荊州的軍事部署。
潘濬敢于如此作秀,自然有他的底氣,荊州很多地方的防務,都是他親自安排的。
官復原職以后,不再有所保留,將荊州各郡縣的軍事部署詳細告訴孫權。
孫權很高興,馬上派人交給陸遜,并拜潘濬為輔軍中郎將。
陸遜得到潘濬提供的情報,勢如破竹,快速平定荊州西部,截斷關羽的退路。
孫權征求陸遜的意見以后,把潘濬留下來屯夏口,協助陸遜,管理荊州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