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珍出兵就是為了求戰,馬上同意,就親自領軍,準備沖開潘濬的中軍,擊敗潘濬。
混戰開始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雙方還處于試探階段,就在習珍想要率先突破潘濬陣勢的時候,后軍突然大亂。
習珍回頭一看,馬允率領數百精銳攻擊后軍,口中大喊:
“降者不殺,潘將軍已經攻破城池,糧草被燒毀!”
聽到這個噩耗,習珍軍心浮動,不少新兵全部落荒而逃,陣勢大亂,潘濬乘機攻擊,習珍大敗。
好在習珍平時治軍頗嚴,軍隊并沒有完全潰散,習珍率軍且戰且退。
習宏的軍隊沒有損失,但城里沒有了糧草,他只得棄城而出,接應習珍退到另外一個縣城,據城而守。
兩人計點軍隊,只剩下一千余人。
潘濬得勝以后,也不領軍追殺,只是領軍收捕那些潰散的敗兵。
原來,潘濬否決部下乘勝追擊的建議,領軍在武陵城休整,其實是在布局。
他利用馬允這個內奸,領數百敗兵打入習珍軍的內部,剛好又被安排在縣城休整。
潘濬剛好接見馬允派來的聯系人,正想著如何使用馬允這顆棋子,剛好習珍送來戰書。
答應三天后與習珍交戰,就是在回信中與馬允約好了,在三天以后,雙方交戰的關鍵時刻,馬允出其不意燒毀習珍的糧草。
習宏雖然了得,但也沒有想到馬允是內奸,被馬允趁亂燒毀糧草,心里非常內疚,但也沒有辦法,只有協助習珍堅守城池,等待劉備的消息。
潘濬每日里前來邀戰,剛開始習宏氣不過,還經常領兵出城迎戰,用言語辱罵潘濬,說他反復無常、不忠不義。
但潘濬泰然受之,反而好言勸降習宏。
交戰雙方互有勝負,傷亡雖然不大,但沒有補充的習珍也消耗不起,數天以后,開始堅守不出。
潘濬并不想強攻城池,數次送書信給習珍、習宏,勸他們投降,習珍不予理會。
潘濬為了表示誠意,不帶隨從,單人獨馬到城門下,要求與習珍對話。
習珍態度十分堅決地對潘濬說:
“我寧可為漢鬼,也不做孫權的臣子,你不可逼我“,說完,發箭射向潘濬。
潘濬只好返還,繼續圍攻習珍。
習珍在小城內堅持了一個多月,糧箭皆盡,還是沒有等到劉備的消息。
習珍對習宏和部下將士說道:
“我受陛下厚恩,不得不以死相報,至于你們怎么辦,你們自己決定吧!“
說罷拔劍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