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了諸葛亮的新戰略構想,一下子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當初曹操在中原兵強馬壯,打得孫權丟盔棄甲,卻被關羽打得潰不成軍,十有**是曹操的苦肉計,就是要給孫權和劉備反目制造機會!
知道諸葛亮并不希望劉備占據荊州,馬謖權衡了一下,那劉備這次東征,只有兩個結果:
一是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接受孫權求和的建議,主動退兵。
二是劉備一意孤行,非要奪取荊州,但沒有諸葛亮的完美配合,這仗打下去唯有失敗才能讓劉備退兵了。
馬謖看透了諸葛亮的計劃,更加為馬良和沙摩柯的安危擔心。
但馬謖也不能說破諸葛亮的心思,只能非常配合地向諸葛亮請教道:
“既然如此,陛下稱帝以后,丞相何不勸服陛下,名正言順西征雍涼,討伐逆賊曹丕,反而放任陛下東征孫權?”
諸葛亮回答道:
“陛下初登大位,不但需要對外立威,也需要對內立威,他做出的決定,就算是我也不能令其隨便改變主意,而且孫權多次背信棄義、反復無常,也需要受到敲打!否則,就算再與孫權結盟,也難保他不得楚望蜀。”
兩人又探討了一些可能發生的狀況,最后,馬謖主動請命前往荊州助戰。
諸葛亮的心思,其實并不是馬謖想象的那樣,他也希望劉備能夠得勝還朝,奪回荊州其實也非壞事。
有了荊州在手,諸葛亮可以從容布局,再把荊州當魚餌,巧使妙計,不怕曹丕和孫權不上鉤,兩大勢力因爭奪荊州而反目是不可避免的!
諸葛亮可不知道馬謖想了這么多,他已經把馬謖當做了自己的心腹,對馬謖的軍事才能相當認可,見他主動請命,當即修密信一封,讓馬謖親自送給劉備,并尊重馬謖的意見,讓他留在荊州輔助沙摩柯。
……
……
孫桓接到孫恒的救援信,已經是半夜三更時分。
睡得迷迷糊糊的孫權,看了孫恒求援信,并沒有太大的反應,他早就有了思想準備。
對孫恒的敗績,孫權心中的遺憾大于擔心,雖然不能依靠孫恒給自己長臉,但他對孫恒逃命的本領非常了解,并沒有特別擔心,想要等天亮以后,再召集眾人商議。
孫權放下救援信,再次躺在床上。
這不是孫權自己貪睡,而是不想把大臣們半夜叫醒,動靜搞得太大,亂了人心。
但孫權躺下還沒有來得及合眼,朱然的告急信接踵而至。
左右兩個都督,全部敗績,孫權也有些沉不住氣了。
他也顧不得許多,馬上起床,令宮內侍衛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
一個時辰以后,在武昌的文臣武將全部到齊,孫權開口說道:
“今孫桓被吳班困于夷陵,朱然大敗退守江陵,劉備軍勢大,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