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當周泰兩人對視一眼,兩人都對張苞關興充滿了忌憚。
周泰之弟周平死在關興刀下,雖然心中并無必勝關興的把握,但他也是重情重義的之人,眼見自己弟弟陣亡,拍馬向前,就要迎戰關興,替弟弟報仇。
韓當已經年過花甲,也是數次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現在他功成名就,這次擔任主將,雖然還立功的心思,但漸漸有些惜命了,沒有與張苞、關興搏命的勇氣。
他自己不敢出馬,可不敢讓周泰一人冒險,連忙攔住周泰,勸他以大局為重。
周泰身為副帥,雖然還在暴怒之中,但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武功已經奈何不了關興,只得以大局為重,抑制住心中的仇恨、跟隨韓當退入陣中。
周泰的武功,原本在江東屬于頂尖的幾個人之一,是能夠與太史慈爭鋒的猛將。
當年孫策平定江南,周泰與同郡好友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追隨孫策左右,兩人相互扶持,沖鋒陷陣,屢立戰功。
孫權愛其為人和武藝,向孫策請求,讓周泰充當自己的護衛。
周泰不負所望,在戰亂中,多次護得孫權周全。
但他自己數次身受重傷,最后一次傷重難治,差點要了他的性命,剛好神醫華佗路過,出手才挽救了他的性命,但武功不復舊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軍進攻濡須,周泰率軍前往抵擋。立下不少功勞。
曹操退軍后,孫權論功行賞,想起周泰過去的功績,就拜周泰為平虜將軍,留督濡須。
因為這次擊退曹操,并不是周泰個人的功勞,朱然、徐盛等人,功勞也不在周泰之下,他們原來的職位,也與周泰相當,自然不愿意屈居其下。
要是以前的周泰,還能憑借武功力壓眾將,但現在武功只有原來的八成,而他又不以謀略見長,無法讓桀驁不馴、各有所長的部下服氣,不聽從周泰的調遣。
孫權聽聞此事以后,怕誤了大事,親自前往濡須塢,宴請諸將。
開席以后,孫權親自端酒到周泰跟前,然后讓周泰解開衣服,孫權每指周泰身上一處傷痕,問周泰這傷怎么來的。
周泰都明確的說出,這傷痕是哪一場戰斗,怎么受的傷。
孫權拉著周泰的胳膊,哭著說:
“幼平,你為我們兄弟,在戰場上作戰如同熊虎一般,從不憐惜自己的身體,受傷幾十處,皮膚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當作我的至親骨肉,委任你以兵馬之重?你是東吳的功臣,我當和你同榮共辱。“
第二天,孫權賜給周泰青羅傘蓋。
徐盛等幾人,除了功勞不在周泰之下,還因為是孫權的心腹,自認武功才智并不比周泰差,這才有底氣和周泰唱對臺戲。
聽了孫權的話語,知道周泰在孫權心中的地位還在他們之上,這才服從周泰。
這次張昭排兵布陣,采用的是論資排輩的方法,年齡最大的韓當和周泰充當主將,地位在徐盛等人之上,并沒有人不服。
但韓當和周泰出馬以后,眼睜睜看到兩員將領被張苞、關興斬殺而不敢迎戰,影響到每一個將士,軍無戰心。
劉備看到張苞、關興斬將立功,心中高興,感嘆道:
“虎父無犬子也!”
劉備久經戰陣,武功謀略也是高人一等。
他看到江東軍雖然陣勢整齊,但士氣低迷、軍無戰心,是沖陣的好機會,就用御鞭一指,手下八支精銳,一齊掩殺過去。
韓當、周泰退回陣中,還沒有回過神來,就被如潮水般退下來的軍卒裹挾,一齊往后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