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曹丕之間的戰爭進入白熱化,中路的曹仁也發動了進攻,數萬大軍已經到達離濡須不到七十里地。
接到哨探的匯報,朱恒終于反應過來,他中了曹仁的計。
但朱恒并沒有驚慌,當機立斷,派出快馬,追趕向羨溪進軍的大部隊。
朱恒派出的騎兵還沒有將大部隊追回,這邊曹仁的大軍已兵臨濡須城下。
面對曹仁的大軍,朱恒臨危不亂,趕緊將剩余的兵力進行集結,全部集結后才發現留守濡須的人們只有五千余人。
此時朱恒的部下,也發現了敵我雙方的勢力懸殊,因此都驚慌不已,士氣低迷。
朱桓知道,展現大將責任的時候到了。
他召集眾人,對他們說道:
“兩軍對戰,決定勝負的關鍵在于將領,而非數量。你們認為他曹仁用兵比得上我朱桓嗎?兵法上說,戰斗中,防御的一方只需要半數就能抵抗住進攻方雙倍的人馬,而且這還說的是平原上沒有城池,雙方軍隊同樣勇敢且號令一致的情況。如金曹仁既沒我聰明又沒我勇敢,他的士兵膽子又小,千里迢迢趕來,正是人困馬乏的時候。我們占據堅城、前有大江、后有高山,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諸位立功受賞的機會到了。這種情況,就算曹丕親自前來,又有何懼?何況還是一個已經老邁的曹仁!”
朱桓的講話發,可謂狂妄之極,但也不無道理,煽動性非常強!
更守城部隊的士氣?被他鼓舞起來了,加之朱桓平時善待士卒,手下有不少心腹在軍中鼓動?眾人立功心切,有了打贏防守戰的信心。
朱桓嘴里說得激昂,但他心里可不敢輕視威名素著的曹仁?也沒有真的與曹仁硬碰硬的想法?苦思半晌以后?思得一計。
朱恒下令全城偃旗息鼓,做出棄城而走的假象?引誘曹仁來攻城。
這次輪到曹仁中計,他派兒子曹泰領兵前來攻城。
朱桓出其不意?從城內殺出?陣斬常雕,大勝一場。
曹泰率軍攻城,朱桓親自防守?曹泰無法攻下。
而之前派出的救兵,這時也回來了。
曹仁聲東擊西的計謀失敗了?中路無法取得戰果?兩軍陷入對峙。
相對于東路的意外勝利?以及中路大將曹仁的發揮失常?西路軍表現,說得上得中規中矩。
西路進攻,是曹丕最重要的一路,他已經親自來到宛城,等于是督戰。
這一路的領兵大將,有曹丕最為信任的曹真和夏侯尚兩人,加上徐晃、張郃這種威名卓著的宿將?這一路的陣容豪華,體現出曹丕對江陵勢在必得的決心。
曹真在率兵包圍江陵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張郃率兵進攻城西中洲上的孫盛,其余將領,也各司其責,負責切斷朱然和其他軍隊的聯系。
曹操父子歷次南征,都喜歡把時間選在冬季,這是有很深一層的考慮。
曹軍占領的是北方,騎戰是其所長,不善水戰,如果用訓練不得法的水軍和孫權強大的水軍硬碰硬,斷無勝機。
而當冬季水流減緩、水位降低,甚至河流結冰時,孫權水軍的優勢便大為削弱。
曹軍可以逼吳軍在陸上決戰,發揮自己擅長的騎戰和步戰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