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杜二人官職不低,到了丞相府前,還是被門衛堵住,不得入內。
杜瓊心中有氣,對門吏說道:
“先帝托孤于丞相,金主上登寶位未久,被曹丕五路大兵犯境,軍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
丞相府的門吏,雖然是沒有品級,但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擔任的。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不僅僅是說相府門吏的地位高,也說明能力也不差,不但需要知書達理,而且要對朝廷大員了如指掌,哪些人可以擋駕,那些不能得罪,他心里都要有一本賬。
諫議大夫杜瓊、黃門侍郎董允,兩人的官職雖然不高,但都是皇帝的親信,屬于不可以得罪的人,門吏可不敢等閑視之,連忙入內向諸葛亮通報。
就算是這樣,董允和杜瓊也等了差不多一頓飯的功夫,門吏才出來傳達諸葛亮的話語:
“病體沉重,如果病情好轉,就會到都堂議事。”
董、杜二人面面相視,都覺得諸葛亮如此做派,甚至不把皇帝近臣放在眼里,似乎有點過分,很為諸葛亮擔憂,嘆息而回。
劉禪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準信,自然不肯罷休。
他的執拗勁上來,第二天,又派了數名官員,到丞相府前等候回音,從早至晚,還是不見諸葛亮出現。
看到這種情況,朝廷不少官員以為,這次曹丕犯邊局勢嚴重,諸葛亮也無計可施,撂挑子了,人心惶惶。
杜瓊知道,諸葛亮如此做派,自然有他的理由,就對劉禪奏道:
“陛下,丞相稱病不出,眾官難以得見,請陛下圣駕,親往丞相府問計。”
劉禪不學無術,但也不是魯莽之人。
他害怕自己屈駕前往一個臣子家里,不合禮制,就啟奏皇太后,讓太后拿主意。
太后聽說邊關形勢如此危機,大驚道:
“丞相何故如此?有負先帝委托之意也!我當親往問之。”
黃門侍郎董允勸阻道:
“娘娘未可輕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見。且待主上先往探視一番,如果怠慢,請娘娘于太廟中,召丞相問之未遲。”太后依奏。
劉備在位時,諸葛亮對劉備的召喚,響應是極為迅速,從來沒有拖拖拉拉。
然而,劉禪即位未久,而且對諸葛亮恭敬有加。
而諸葛亮在蜀漢面對危機之時,卻閉門不出,這樣的態度,的確讓人疑惑。
劉備死后,蜀漢國內政局不穩,現在又面臨外部危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出來掌管國事,諸葛亮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劉備臨終前,為了平衡荊州、益州兩大派系之間的力量,選擇諸葛亮和李嚴兩人為顧命大臣,有讓他們兩人互相牽制的意思。
對兩人的權利,也有著嚴格的分工,那就是李嚴主管軍事,諸葛亮主管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