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江東世家林立,各大世家恩怨糾纏,也不是鐵板一塊。
有人得勢,就有人失意,對孫權不滿的,也是大有人在。
那時候的經濟活動與現在相差甚大,世家還是以土地作為根基。
有了肥沃的土地,意味著就有了糧食,也就能夠養私兵。
因此,土地和糧食就是世家的命脈,如果不是面臨滅族之禍,他們也不會舍棄根基,冒險投奔其他勢力。
劉備和馬謖,在江東數月之久,兩人挖墻腳的手段沒有少使,但因為沒有足夠的利益,并沒有什么效果。
反觀曹操,當年實力遠不及袁紹,但在官渡之戰前夕,賈詡這樣的才智之士,都勸張繡主動相投。
雖然曹操的職務只是司空,但因為有漢獻帝在手,就是有大義在手,主動投奔的世家大族可不少。
郭嘉在江東布局已久,招攬世家的效果非常明顯,至今還有不少世家首鼠兩端。
不管怎么樣,江東還是有一些被埋沒的人才。
這些人故土難離,為了得到孫權的重用,在江東各處不遺余力地推銷自己。
其中有一個叫暨艷的小吏,辭官游歷。
暨艷到了建業城,前來拜訪孫朗,想要尋找晉升之路。
暨艷,字子休,吳郡人。
年輕時就有才名,但因為曾經與孫家作對,家族并沒有人能夠出仕。
朱治是吳郡太守,為了安撫暨家,曾經聘用名聲在外的暨艷出任縣吏。
暨家在吳郡并不是名門望族,暨艷雖然才干過人,但為縣吏數年,并沒有得到升遷。
那時候,對自己職位不滿意的官員,很多人都可以選擇辭官游學。
說是游歷可以增加見識,實際上是在民間刷聲望,謀求更理想的官位。
當年的步騭,認為充當孫權的主記,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毅然辭官游歷。
他與諸葛瑾等人結伴游歷,名聲大操,后來被任命為海鹽縣長,獨當一面,從此,他大展拳腳,得到孫權的認可,平步青云,成為封疆大吏。
暨艷自然不甘心一直充當小吏,也辭官游歷,想要在刷聲望的同時尋找靠山。
孫朗作為孫權的弟弟,與馬謖相交以后,兩人的商業合作步入正軌,是一個不差錢的主。
有錢好辦事,孫朗對前來拜訪的士子,相當優待,慕名而來,找孫朗打秋風的士子可不少。
暨艷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自然聽到了孫朗的名聲。
雖然暨家在吳郡也不是一個小家族,但因為暨艷的父兄站錯了隊,當年先后跟隨劉繇、許貢等人,在孫策進軍江東之時,曾經出人出力,抵抗孫策。
那些世家戰敗以后,孫策為了取得江東世家的支持,并沒有追究他們從逆附惡的責任,江東世家也因此而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