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鮑信迎接曹操為兗州牧,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他與曹操兩人私下里達成了秘密協議:
曹操入主兗州以后,可以全盤接受劉岱留下的東平國,而鮑信不但繼續掌控齊北國,而且想要把臨近的任城國,也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
曹操那時只是東郡太守,地位與鮑信相若,雖然與陳留太守張邈交好,但他要完全掌控兗州八郡,也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和合法的名義。
這次青州黃巾軍進犯,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曹操可不想坐失良機,就暫且答應了鮑信的要求。
但“一山不容二虎”,曹操既然要入主兗州,豈能容許鮑信坐大!
如果鮑信平庸一點,曹操也許會先答應他的條件,然后徐徐圖之。
曹操尋思:
“鮑信武藝和謀略都不比自己稍差,如果讓他掌管兩軍之地,勢必成尾大不掉之勢。”
表面上,曹操非常痛快地同意鮑信的提議,但他早已定下計策,暗中做好了安排。
曹操與心腹將領領軍進入兗州,他本人與鮑信一起在帥帳安坐,派鮑信部下與青州黃巾軍接戰事。
此時,非常詭異的事件出現了,坐擁數萬兵力的原兗州第二號人物鮑信,在戰場上突然憑空消失了,鮑信手下眾多的將領和士兵,全然不知情。
鮑信和曹操一起出戰,就這樣離奇地消失了,既無音信,也無尸首,完全人間蒸發了。
戰斗結束以后,曹操痛哭流涕,對外宣稱是因為自己輕敵,中了黃巾軍的埋伏,鮑信是為了救自己而“奮不顧身、壯烈犧牲”。
為了斷絕鮑信的部下和兗州眾官吏的念想,曹操還給鮑信發喪辦葬禮。
找不到鮑信尸首,曹操便給鮑信用木頭雕刻了一尊人像,作為尸身下葬。
鮑信雖然死的不能再死了,但曹操不知道兩人的私下協議是否還有知情人,并不敢公然占據齊北和任城兩郡。
曹操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挖空心思,制定了一條詭異的進兵路線。
曹操與鮑信惡斗青州黃巾,第一戰場在壽張縣以東。
在后續軍隊達到以后,曹操已經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但他并沒有一鼓作氣擊潰烏合之眾的黃巾軍,也未出兵斷其糧道逼降敵軍,而是大張旗鼓給鮑信操辦喪事。
喪事結束之后,曹操并沒有快速消滅青州黃巾軍,而是圍追堵截,把青州黃巾軍向濟北方向驅趕。
曹操一路尾隨追擊,首先掌控了兗州刺史劉岱的東平國;接著平定了濟北國相鮑信的濟北國;最后,與黃巾軍決戰于任城國。
初平三年(192),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于將黃巾軍全部擊敗,三郡皆被曹操完全掌控。
征服青州黃巾軍以后,曹操的實力大增,并表現出強勁的潛力。
他的收獲非常巨大,獲得降卒三十余萬,人口百余萬。
曹操實際控制的地盤擴大了數倍,賦稅收入大大增加,兵員和糧草都有了著落。
曹操收編黃巾軍的精銳,組成自己的親信軍隊,號青州兵。
這些收獲還是次要的,曹操最大的收獲,還是大批人才前來歸順,文有程昱、郭嘉、劉曄等人,武有滿寵、呂虔、毛玠、于禁、典韋等人。
自此,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