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看到大家都安靜下來跟大家解釋道:“我確實給我妹妹和蕭鵬家老三辦好了去漢東市上學的事情。但是我要跟各位老嫂子說一下,城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里的教育水平是高一點兒,但是也不是說誰都能去的。孩子本來的成績要說得過去才行,要不然人家學校是不收的。”
趙嬸皺起眉頭:“萌萌,你這不是敷衍我們吧?誰不知道蕭家老三都退學了?她都能去上學別人孩子學習差了就不能?”
聽了她的話旁邊的大媽大姨都開始紛紛附和起來。
像茁山子村這樣的村里山村,雖然不少家庭原來都是家學不錯,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是什么樣的人都有。既有牛老二和楊鐵君這樣重視孩子教育的,但是大多都是認為孩子早賺錢才是有大能耐的。
聽到楊萌說要看孩子成績,趙嬸幾個人都急了:總的來說,茁山子村大部分孩子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都不咋地。想通過正規手續去好學校借讀?第一關都過不了!
楊萌想了一下:“好吧,找找關系的話倒也不是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不過我也不敢保證肯定能成功,我給你們去問問試試,你們把孩子名單成績單什么的準備好。”
都是鄉里鄉親的,這能幫忙還是要幫一下。楊萌在城市打拼這么多年,現在算明白一個道理:貧窮不是原罪,無知才是原罪!
茁山子村窮,上面不是沒想過辦法,每年都有扶貧資金撥下來幫助脫貧,結果鬧出來一個個的鬧劇。
曾經有人提出養殖脫貧,茁山子又是山村,所以有人提出來養山羊脫貧。扶貧資金就變成了一批‘扶貧羊’,但是下發的時候害怕分配不公引起矛盾,干脆按照人頭來每人分一頭,多出來的羊怎么辦?算了一下又平均分,五個人分一頭羊。
那五個人怎么分這頭羊?最后干脆賣錢分錢得了!這有了個開頭就打不住了,半年不到,那些‘扶貧羊’賣了一半吃了一半。
茁山子是窮,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窮,畢竟幾乎家家戶戶有人在外打工,這一平均分羊,真正的困難戶因為被‘平均’失去了扶貧政策的支持,扶貧資金被糟蹋了不說,窮的還是窮的要命,空折騰了半年。
后來開始精確扶貧,茁山子村那些貧困戶的日子才好過起來,但是這精確扶貧也有問題。
比如他們村的‘老砬子’,那是個老光棍,嗜酒如命。當時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對他那叫一個用心,把最好的種子和墾荒地給他,派專人教他種植技術,結果他倒好,技術人員前腳走,他后腳把種子換了酒。用他的話說:還是當窮人好,年年精確扶貧我年年不愁酒喝。
這樣的情況在附近幾個村幾乎都有典型:有人在城里打工過好日子卻讓父母在村里等扶貧政策的;有兄弟幾個好吃懶做什么也不干,就等著扶貧款過日子的;還有家里明明不差錢卻藏著錢裝窮的。。。。。。
這些情況扶貧辦的人不是不知道,但是卻又無可奈何,人家都死豬不怕開水燙了你能有什么辦法?最后只能感嘆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還是要年年扶貧年年幫助!
人性本來就喜歡占小便宜,你指望一群沒受過教育吃不飽肚子的人去憂國憂民高風亮節?這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現實不是!
對這些村民來說,大家關心的就是就業能容易一點兒;只希望能在離家近點兒的地方找到工作,能在工作的城市安家落戶。。。。。。
而且脫貧需要條件,就像茁山子等幾個村,你出山都要靠小三輪,生產什么東西都運不出去,這怎么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