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的馬鞍、世界上最大的馬鞭。。。。。。
光那個馬靴就是用三百頭牛的牛皮制作而成。當年外蒙經濟并不算好,建筑這個四十米大雕像用了堪稱‘舉國之力’,但是所有老百姓都支持這個項目------畢竟在這里成吉思汗的地位實在太高!
這個成吉思汗像是他騎著馬的空心大雕像,可以通過內部樓梯爬上雕像站在馬頭上觀賞遠處的風景。馬頭上不少人在那里看風景拍照。
但是楊萌是真心不敢上去!
一望無盡的大草原上豎起來這么一個不銹鋼建筑------這不讓雷劈那才叫怪事!幸虧現在氣溫還低一些,如果是夏天最熱的時候。。。。。。這玩意都能曬的燙腳吧?
這里游客就比市區內多了很多,也有許多旅游項目:比如穿蒙族衣服拍照、住蒙古包之類的。
說起蒙古包這要說起一個問題:這烏蘭巴托的酒店費用真的不便宜,所以很多背包客到了這里都會選擇住郊區的蒙古包,這樣就會便宜很多。
但是現在這里蒙古包的住宿價格也是越來越貴了------關鍵都是有‘配套服務’。幾乎烏蘭巴托所有的酒店、酒吧都是有‘特殊服務’的,這里的**業真心比想象中發達很多。
這里有個旅游項目就讓楊萌異常的感興趣:這里有哈薩克獵鷹人,游客可以和這獵鷹人訓好的雄鷹一起拍照------一只偌大的金雕在他的手臂上那叫一個威風。
額,也就是‘雕牌’洗衣粉商標上的那玩意。
事實上玩鷹的人有很多,國內原來也有很多玩鷹的人,很多民族也有玩鷹的習慣,什么柯爾克孜族、維族等都有飼養鷹的,但是現在世界上僅有的能夠坐在馬背上使用金雕狩獵的民族就是哈薩克族。在傳統的獵鷹人眼里,訓出一只強悍的金雕是身份的象征!
(另外國內的所有隼形目的猛禽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金雕等幾種甚至是國家一級,誰要碰這玩意可真的犯法!)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訓鷹人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外蒙境內的獵鷹人恐怕不足百人,居住在靠近阿爾泰山的地方,而且這些獵鷹人也很少用金雕狩獵,而是像楊萌看到的這樣開始搞起了旅游業和游客拍照。
一只好的金雕那都是從幼年開始馴化,現在也有馴化成年金雕的,這樣馴化出來的金雕站在手臂上拍照是沒問題的,但是要讓它們捕獵?那還是差點兒火候,所以被傳統的獵鷹人所不齒。
金雕的巢穴都是建立在懸崖峭壁或者高大的樹木上,想要抓雛鳥,就需要獵鷹人自己親自去攀爬從鷹巢里抓住幼鳥。
這個行為看上去挺殘忍,事實上從比較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行為是在保護金雕。
金雕一般一窩就是生出倆小鳥,如果食物不足先孵化出的幼鳥就會攻擊后孵化出的幼鳥做食物:一般來說一窩金雕只會有一只成鳥可以活到成年。
就算爬到了金雕的窩也不意味這危險已經結束,金雕的雛鳥可不是小雞小鴨那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