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從沒有人冬季來外蒙旅行,這尼瑪簡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不過托暴風雪福,楊萌都沒有打獵就撿到了食物:一只凍死的小黃羊。這是在黃羊群南遷路上死掉的。他原來還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弓箭狩獵技巧,結果壓根就沒有這機會!暴風雪過后在路上撿凍死的小動物就行,一堆一堆的!
外蒙遇到的‘黃羊’和國內說的‘黃羊’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不過有一點兒相同:它們的都是羚羊。
國內說的‘黃羊’是普氏原羚,那是一種漢國特有的羚羊,又是一種漢國一級保護動物,因為棲息地都是比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帶,所以又被成為‘灘黃羊’。當年這玩意普遍分布于漢國西北部,后來因為濫捕濫殺存世不到三百只,現在僅僅在青海湖周邊有生活,而經過了科學家們的大力保護,現在大概有不到三千只------比大熊貓還珍貴。
而外蒙的‘黃羊’則是指蒙古原羚,聽名字就知道和普氏原羚是近親。兩這樣子非常相似,但是蒙古原羚則大了一圈。
當年國內這玩意也很多!但是大饑荒的年代曾經發生過有組織的大規模捕殺黃羊的行動,這也導致內蒙當年幾十萬黃羊基本滅絕(不少普氏原羚也是那時候被捕殺)。后來邊境又設立了鐵絲網,所以國內的蒙古原羚基本絕跡。現在這玩意在國內發現的最大的族群也有二百幾只,國內蒙古原羚的數量恐怕比普氏原羚還要少。
但是在外蒙?這家伙那真是到處都是!每年冬天南遷夏季北往。幾千只黃羊的大族群隨處可見,大的族群規模能到幾萬只!
色楞格省90%的土地是草原和森林,所以這里黃羊更多。而黃羊是冬季繁殖,每年冬天冬季光凍死的黃羊都可以數以萬計。暴風雪來時黃羊會抱團取暖,但是凍死一片小黃羊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些凍死的黃羊也就成了狼啊、猞猁啊、蒙古禿鷲之類動物的食物。大自然有時候就這么神奇。
這只凍死的小黃羊就成了兩只小金雕的食物,話說這倆小家伙長得還真快!楊萌到了貝加爾湖邊的貝加爾斯克市的時候,這兩只小金雕已經褪去了身上的白乳毛長出了深褐色的羽毛。
別說,這一路好吃好喝伺候著這倆小家伙沒有白辛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