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歷來都是統治能否維持的依據,大雪來臨時,青山縣正處在秩序徹底崩塌的前夕,饑餓造就大量流民,亂匪橫行,有實力的人組織隊伍保護自己,沒實力便朝著更弱的人伸手,戰后短短一個多月,區區一縣死者上萬,且每天都在增加。
這種情況下,老鐵等人率領的運糧隊剛入青山就遇到災民堵截,消息傳開后,前來討糧要糧的人成群結隊,起初,運糧隊出于憐惜發放糧食,沒過兩天就意識到情況不對,繼而演變成一場災難。
三邊多匪,青山居首且情況復雜,許多鄉民提刀是匪,拿起鋤頭變成民,聽說有糧食運到,匪也好,民也罷,通通朝一個地方而來,期間難免有仇怨者遇到,廝殺流血在所難免。與此同時,糧隊的到來引起真正有實力的山匪的注意,混雜在鄉民之中過來,準備摸清底細后搶奪。
所謂底細,一是實力,再就是決心,山匪利用仇殺制造混亂,煽動幾場搶糧事件,關鍵時刻,運糧隊的一些人從中嗅到危機,最終由老鐵與大頭元武拍板,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只施粥,不賑災,擾亂者當場收押,反抗者就地正法。
如此強硬的策略非但沒能穩定局面,反倒誘發奇景,很多災民聽說后故意制造混亂,目的竟然是被關起來。
關起來,管飯。
僅三天,青山大牢人滿為患,新政不得不取消,變為擾亂者驅逐并取消資格。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官府朝令夕改乃是大忌,那段時間,青山縣上至縣令下到衙役,人人焦頭爛額。負責防衛的三百軍卒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狠下心砍掉許多人頭,他們當中有匪也有民,當時情形,根本不容許一一分辨。
艱難地維持著局面,糧隊都像災民一樣咬牙苦撐,值得一提的是,大雪雖然帶來災禍,但非一點好處也沒有,譬如說,大雪封山,道路中斷,山匪再兇也不至于在縣城扎營,而是把老巢建在險山峻峰之上,雪災之后,山匪無法出行,變向為運糧隊提供了保護。僅憑他們安置在城內的眼線與一部分人手,尚無法對三百老兵形成實質威脅。
至于那些真正的災民,時不時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鬧一通,但在見識過軍隊的兇狠后便也膽怯,加上施粥一直進行,能活下去自然不會求死。
如此大雪,三邊之地亙古未見,人人失策。
如此到了年初,天色轉晴變暖,道路漸通,關于新候的傳聞隨著一碗碗粥進入到人心,局勢似乎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在這時候,新的危機出現了。
糧食不夠。
三縣合計八十萬人,青山縣約占一半,不計鄉民,僅縣城人口也有十幾萬,剛剛經歷過戰爭,這么多人當中大部分缺糧甚至沒糧,僅靠運糧隊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無奈只能減少消耗,粥熬得稀點,同時動員災民野外尋找食物。照理說,三邊春季來得早,天暖之后想想別的辦法,情況尚不至于失控,然而隨著積雪融化,幾股強悍山匪開始蠢蠢欲動。
**比天災更可怕,天晴之后僅三天,一些傳聞在民間發酵,比如有人貪污糧食;那位侯爺成了罪犯,根本不會來;還有人說運糧隊其實都已叛國,如此種種,難以分清誰是誰非。
老鐵等人不是不知道這些情況,但沒有辦法控制。他們是兵,打仗殺人不皺眉頭,安撫掌控個個外行,大頭元武本職是符師,至于縣令,手下沒有幾個人,且剛剛生過一場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