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進到縣衙的時候,正趕上方笑云在訓話,對象是一幫衙役,其中竟有兩個穿著犯人衣物。不知道侯爺說了什么,這幫人個個臉色通紅,皺眉擰目,一副既羞且怒的樣子。反倒那位年輕的侯爺,氣質溫和,言語柔緩,與其說是在教訓,不如叫勸解。
“你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這么小的地方應該什么?鄉親。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就是說應該相互照顧,相互幫忙。大道理咱們不談,律法也放一邊,就事論事,你們自個兒想想,那么干合適不?”
此情此景,與印象中的樣子相差太遠,張小華不禁好奇之前發生過什么,可惜訓話已至尾聲。幾個衙役與人犯似乎都服氣了,哼哼唧唧,要么認錯要么投降。
“知道錯了?知錯就好。本侯還是要問一句,爾等是否真心實意?”
對面的人紛紛點頭。
“規矩你們都懂,不怕不明白,只怕裝糊涂。初犯講理,再犯受罰,三犯就要砍頭。嗯,這是最后一次提醒,到時候沒得商量。”
張小華在旁邊聽到不禁嚇了一跳。他不知道那幾個人犯了何事,可既然初犯完全無事,應當不是什么大錯大罪,既然是小事,為何三犯就嚴重到砍頭?再犯受罰不知什么內容,可不論是輕還是重,前后必定形成一個巨大鴻溝。
這樣管人怎么行呢?簡直連山匪都不如。
揣著疑問,張小華驚奇地發現那幫受訓的人并未表現出抗拒的意思,紛紛表態后自行離去。趁此機會,領著張小華進來的軍士趕緊上前,把情況簡單匯報。
“有點早啊。”
年輕的侯爺隨口說著,接著回頭看了一眼。張小華只覺得那兩道目光穿透身體,在靈魂之中轉個圈,一切都難以遁形。
“......見過侯爺......”強烈的震撼加上恐懼,張小華兩股戰戰。
“啊,不錯。”方笑云朝他微微點頭。
......
......
“神之眼”是祭司神術,需用到靈魂之力,專用于探測靈魂波動。祭司主要將它用于信徒,“官方”的說法是神靈之眼探測信仰是否堅定,方笑云的理解是:震懾,有測謊功效。
這門神術好學不好用,每次使用都會消耗一點靈魂之力,用于凡人效果頗佳,對修行者、尤其同階修行者微乎其微。方笑云從木圖身上得到這門神術的修煉方法,稍稍想了一下就決定修煉。
提到木圖,他其實是位苦修者,而且是學術派,從其研究三法合一就能看出,這個人并不貪圖享受,也不在乎人倫天理。方笑云從他身上找到不少神術秘法,唯獨相中了它。
理由很簡單,好學易練,對精神力的錘煉有一定效果。至于效果,對凡人有用就已足夠,方笑云不指望拿它克敵制勝。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煉氣士還是巫師都有類似秘法,即使不用秘法,修行者通玄后氣息改變,僅憑眼神便可震懾凡人,然而“神之眼”被祭司當做主要神術之一自有其妙處,除了能夠錘煉精神,它在震懾對方神魂的同時會送出一絲祥和之氣,具有安撫效果。拜火教對此的解釋為:神之威嚴不容冒犯,神之慈悲不分對象,即使那些心懷鬼胎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到神之憐惜。
對于這種解釋,方笑云嗤之以鼻,修煉之后輕易識破真相。神術以精神為本,靈魂為輔,是震懾還是安撫由施法者而定,效果與精神的強大程度有關。據說紫袍神祭的一個眼神就令十惡不赦的罪犯幡然悔悟,其實是用浩瀚如海的精神將對方身上的戾氣化解,再使用一點精神誘導便可成事。
還有那個令人怯步的使用限制:魂力消耗,多少有點言過其詞。方笑云修煉之后發現,是否消耗魂力其實可以控制,祭司如此宣傳,為的是塑造出“為信仰犧牲”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