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應該就是這座雙子山了。
從女人的神態和著裝來看,她應該就是這個部落的首領。
緊接著,臨近的石柱上,刻著第二幅壁畫。
內容是許多赤著上身的男人,排成一排,拉著一根巨大的石柱,緩緩前行。
第三幅壁畫,記錄的好像是他們刻畫石像的全過程。
許多工匠,正手持著各種雕刻工具,一刻不停地勞作著。
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前三幅壁畫所描述的內容,說得就是這些石像的出處以及制作流程。
盯著壁畫看了一會兒,陸羽轉而面對鏡頭,喃喃地開了口:
“這些壁畫,保存得非常完整。”
“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從壁畫上的內容來分析,這些石像存在的根本目的,應該就是為了喚醒、守護古歐利迪亞人心目中的神明,以滿足心里的美好訴求。”
“登島的第一天,我曾跟大家解釋過,歐利迪亞是毛利語復蘇的意思,所影射的可能就是復蘇神明的意思。”
“毛利人是現今已知的,位屬于太平洋海域中最為古老的人種,與未知的歐利迪亞人、波利尼西亞人,還有拉帕奴伊人,淵源頗深,所以,毛利語的這層意思,還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陸羽的想法,雖然有些主觀。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古歐利迪亞人為了風調雨順,世代平安,或是什么其他亂七八糟的原因,建造了這些石像,以實現部族復蘇神明的夙愿。
所以,從這個邏輯上來看,陸羽的解釋,還是說的通的。
緊接著,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陸羽又把目光,移向了回廊的最后幾幅壁畫。
與之前的壁畫不同。
接下來的這幾幅壁畫,講述的是應該就是小島的歷史。
見狀,陸羽立刻打起了精神,聚精會神地查看了起來。
最初,歐利迪亞島本是一片荒蕪之地,直到某一天,一個女人和一群赤身的原始人,劃著木筏,來到此處。
從畫面上看,這些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原始人,極有可能是為了逃避部落間的沖突和戰爭,無意間來到這里,尋找新的棲身之地。
為此,他們還特別帶來了生活的必需品。
有家畜,有工具,還有各種農作物的種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開荒,島上的人口開始增長,初步形成了具有復雜社會結構的地區性文明。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女首領。
而且還有祭司。
有一段時間島上的生活相當穩定。
生存初期,島上覆蓋著濃密的熱帶森林。
到處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灌木和野草,絕大多數是一種島上已經絕跡的棕櫚樹。
這種棕櫚樹同智利高達25米、直徑達180厘米的酒棕櫚有親緣關系。
沒有枝葉的高高的棕櫚樹樹干很適合用來建造大型獨木舟、運輸石像和蓋房子。
看到這里,陸羽恍然大悟。
原來,島上隨處可見的棕櫚,并不是澳洲棕櫚。
而是智利的酒棕櫚。
后來。
根據壁畫上描述,經過刀耕火種,肥沃的土壤給歐利迪亞人帶來了豐收。
因此,島上的農業,開始蓬勃發展。
期間,他們種植了香蕉、芋頭、木薯和甘蔗。
飼養了家畜。
學會了捕魚。
在此繁衍生息,安居樂業。
直播間內。
看到這一幕,觀眾們紛紛發起彈幕:
“主播,這不就是你嗎?”
“23333333”
“有點東西!”
“好熟悉的劇情啊!”
“666,完美再現了當年的一幕!”
……
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