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魂無奈,只好隨著性子,左手握起拳頭,慢慢的朝著那小孩子姬從的右手撞擊了一下。
懸停在冶魂面前的姬從的右拳與冶魂的左拳挨在了一起,是的,只是輕微的挨了一下。
然后,姬從便把右拳收回,開心的朝著冶魂講到:“師弟,歡迎你加入公輸盤。”
====
一、尊稱:尊稱也叫敬稱,是對談話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
(一)直接用敬稱常用的有:“汝、爾、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詞做尊稱的有:“先生、吾子”;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
(三)用形容詞來稱呼的有: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弟、賢妻;仁兄、仁弟;貴體、貴姓、貴庚;高朋、高親、高鄰、高見;大禮、大作、大駕。
二、謙稱:謙稱是謙虛的自稱,分兩種:
一是:“我”,分四類:
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謙下用姓、用名。
二類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不轂、孤”表示謙下。
二是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分三種:
一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愚兄、愚弟、愚見、愚意;敝國、敝邑;賤體、賤軀、賤息(在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小女、小兒、小號。微臣;卑職。
二是用動詞來修飾表示謙下,常見的有:竊思、竊念、竊聞;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
三是用名詞示謙下。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于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家”、“舍”都可譯成“我的”。
三、其它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稱呼自己。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于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后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尊稱都屬于他稱。
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夫為“舟子”,稱國家的杰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于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有: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托人辦事用“拜托”;請人指點用“賜教”;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