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海提高嗓門:“什么話?你和施主任是朋友,不是更好說話?起來起來,快點快點!”
其實,趙成海見到施主任,總有些局促。帶上兒子,那就不一樣了。
翠紅也在房門外說道:“三千塊錢,你爹一個人去拿,我也不放心。而且,你同學的自行車還在家里,你要給人家送去吧?”
振華這才想起自行車的事,只好起床洗漱。
早飯后,振華推著自行車,和老爹一起趕向河東鎮。
出村口走了十分鐘,到了大姚莊的村前。
大姚莊的姚老夫子,也拄著拐棍趕集,剛剛從家里出來,上了土馬路。
“老夫子早啊,趕集嗎?”趙成海急忙大聲打招呼,一邊掏出了香煙。
“哦,成海啊,你也帶著兒子趕集?”姚老夫子接過香煙,上下打量著趙振華,微微點頭。
趙振華也點頭打招呼:“姚夫子好。”
姚老夫子年近七十,舊社會長大的,讀過私塾,還教過私塾,寫的一手好毛筆字,為人古道熱腸,又性烈如火,是附近為數不多的老夫子之一,地方上很受尊敬。
“好好好。”姚老夫子點頭回禮,抬腳向前走,又說道:“那就一起走吧,也順便說說話。”
趙成海滿臉堆笑,大聲說道:“老夫子,我正有事求你哩。準備過了年蓋房子,請你老人家給我算算,什么日子開工,什么日子架梁才好啊?”
老先生年紀大了,稍微有點耳背,跟他說話必須大聲。
老夫子一笑:“好,這事容易,等我趕集回來,給你推算推算,找一個黃道吉日。”
趙成海連聲道謝。
老夫子卻看了趙振華一眼,問道:“孩子你叫什么?小華子,是不是?”
趙振華點頭一笑:“我叫趙振華,振興的振,中華的華……”
“嗯,振華,振興中華……這名字不錯。”老夫子理了理胡子,又問道:“你從學校下來了,平時在家里,還看書吧?”
振華有些臉紅,訕笑道:“現在回家種田,已經……不看書了。”
老夫子皺眉:“一個字都不看了嗎?”
振華無奈,只好應付道:“有時候也看看……”
趙成海大聲說道:“他在家里,看的是閑書!”
“看的圣賢書?”老夫子耳背,聽錯了一個字,滿心歡喜地看著振華,說道:
“那好啊,能看圣賢書就好!古人云,讀書好耕田好學好就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讀書人,就要讀一輩子的書。”
振華哭笑不得,訕笑道:“姚夫子說的對。不過,我現在不是讀書人了,是……種田的人。”
老夫子站住了腳步,看著振華說道:
“振華你這話說的不對。種田人,就不要讀書了?諸葛亮有云,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古人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晴天耕種,雨天讀書。既耕且讀,耕讀不廢,耕以養生,讀以明道……”
振華只覺得頭大如斗,急忙說道:“姚夫子說得對,說得對,我以后一定多讀書,我、我……先騎車走了,去鎮上還有些事。”
說著,趙振華一偏腿上了自行車,飛馳而去。
姚老夫子拿諸葛亮做比方,讓振華受寵若驚羞慚滿面。自己連個臭皮匠都不如,拿什么比人家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