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已知振華和章克香之間再無可能,便再次將振華的親事提上議程,列為家庭第一大事,全力應對。
這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母親翠紅試探振華:“振華,克香是回不來了,媽也不想了。咱們再從別的地方打聽打聽,給你說一門親事吧。或者你看看,我們東灣村和上下村子,有沒有那個姑娘合適的,你說出來,我們托人去問問?”
翠紅的意思是投石問路,想讓振華自己提起齊翠萍。
這段時間,齊翠萍對振華的心思,越來越明顯,時不時地穿著新衣服來找春蘭聊天玩耍。醉翁之意不在酒,翠紅和春蘭自然都能看出來。
而且,莊小蝶也經常來這里玩,翠紅便旁敲側擊,從小蝶口中打聽齊翠萍的心思。
小蝶是個直性子,不等問起便嚷嚷起來,說翠萍喜歡振華。
所以,趙成海和翠紅,就把齊翠萍當成了第一考慮對象,重點關注。
然而振華卻搖頭,說道:“我現在不想談親事,我要冷靜冷靜。”
剛剛經歷過和章克香的一段感情,振華有些受傷,心情需要調整。振華覺得自己還沒搞懂什么是愛情,等搞懂了再說。
趙成海自然心急,瞪眼道:“你都這么大了,還要冷靜到什么時候?等你冷靜好了,誰家姑娘等著你啊!我和你媽臨死的時候,還能抱上孫子嗎?”
振華嘆氣,說道:“你們少操心,就能活到一百歲,到時候別說孫子,重孫子你都能抱上。”
趙成海噗地一笑:“放屁,老子愿意操心啊!老夫子說過,二十歲的兒子不說親事,六十歲的父母不置辦壽材,就是當家人的無能。你過年都二十三了,再耽誤兩年,到了二十五,這輩子就注定要做和尚!”
鄉下人結婚早,二十一二歲結婚普遍。積極一點的,十八十九歲的兒子,也一樣可以結婚。
雖然國家規定,不到年齡不能領證,可是這規矩對鄉下人無效。鄉下人在意的是三禮六聘、放炮竹擺酒席鬧洞房,只要一套程序走完,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夫妻,誰敢說人家婚姻無效?
如趙成海等老一輩人,沒有誰可以拿出結婚證來。但是,誰敢說人家不是夫妻?
齊磊和莊小蝶也沒有結婚證,但是并不妨礙他們過日子,別家夫妻能做的事,他倆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一個多月,就已經做出了偉大成果。
即便是現在,村子里的年輕人結婚,領證也是次要的。往往結婚兩三年了,才忽然想起這個事,抽個時間,不情不愿地去鄉政府民政辦按個手印,把結婚證領回來。
當然了,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人心純樸。沒有哪個姑娘,結了婚以后對丈夫說,反正我們沒有結婚證,我再去另找一個好人家。也沒有哪個小伙子對老婆說,反正我們沒領證,還不算夫妻,我再去找一個好姑娘。
這種結婚不領證的現象,在十幾年之后,進入二十一世紀,才漸漸杜絕。因為人心有變化了,結婚不領證,大家都不放心,似乎只有領了證,老婆才是自己的老婆,老公才是自己的老公。
鄉下人不認結婚證,只認傳統儀式,所以早婚常見。
像振華這個年紀,已經快接近光棍的標準線了。
東灣村的光棍標準線劃分,一般都認為是二十五歲。到了二十五歲還沒對象,基本上也就定型了。所以,宋家財今年二十五歲,知道自己被歸屬于光棍的隊伍里,永世不得翻身,才寫下了那么悲壯悲涼的門對。
振華根本無所謂,對老爹說道:“誰說到了二十五歲不說親事,就注定要做一輩子和尚?我就等到二十五歲再說親事,看看是不是要做和尚。”
就算討不到老婆,也不一定就要做和尚,至少,也可以做道士的!
……
PS:本書讀者群,454、041、856,歡迎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