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認為漁網可以辟邪,蒙上漁網,可以防止路上的魑魅魍魎鬼鬼神神。
“這都什么時候了,還搞這封建迷信的一套!”周國明眼都紅了,將童家芬手里的漁網奪了,丟在一邊,喝道:“用塑料皮給孕婦蓋上,用斗笠蒙住臉,再用雨傘罩住腦袋,走!”
“起——!”
八個大漢各自扁擔上肩,抬著孕婦就出了門。
其他人前面打電筒帶路,或是左右扶住擔架,抓著床腿向上提,或是拉緊上層的薄膜皮,替孕婦擋雨。
另有一班替換人員,緊隨擔架左右,準備隨時替換。
狂風暴雨中,眾人奮力向前。
周國明打著電筒,提醒童家芬,又給孕婦打氣:“注意,別讓被褥捂住孕婦的口鼻!孕婦堅持住,馬上就到縣醫院了,救護車正在路上!”
走到二組的門前,老麻子宋仁貴打著電筒迎了過來,破鑼嗓子一聲吼:“聽我喊號子唻,同志們啊——”
“嘿吆!”
“加把勁啊——”
“嘿吆!”
“抬頭看啊——”
“嘿吆!”
“向前走啊——”
“嘿吆!”
振華在第一班隊伍里,和高三爺一根扁擔,配合眾人,抬著孕婦向前走。
按理說,八個大漢抬著一個孕婦,加上春凳和被褥的重量,也不過兩百斤,不算太重。
但是在狂風暴雨之中,在這爛泥半尺深的土馬路上,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很多鄉親都和周國明一樣,來不及穿雨衣,就頂著草帽或者斗笠。
這時候是二月初,隆冬才過去,正是春寒料峭的時候。鄉親們才一出門,全身的衣服幾乎就被大雨淋透。
還有的人,腳上膠鞋不跟腳,沒走幾步,就被爛泥扯走了膠鞋,只得光著腳向前走。
但是振華不覺得冷,反倒覺得熱血沸騰,感動得想哭。
這是振華第一次參加東灣村的集體救援,也是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東灣村的深厚鄉情。什么血濃于水?什么守望相助?任何詞語,都不足以表達這份鄉情的珍貴和濃厚、熱烈!
就連平時最不討喜的老麻子,在此刻看來,都是如此可愛可親,如此值得敬重。
同時,振華也對周國明刮目相看。
周國明三十多歲,身材微胖,個頭也不高,看起來很斯文的一個人,平時總是笑瞇瞇的。沒想到,在這救援行動里,他坐鎮指揮,臨危不亂,將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如果換成其他人來安排,絕對想不到如此全面。
東灣村的漢子們冒著風雨,跟著宋仁貴的節奏,喊出震天的號子,踏著整齊堅定的腳步,二十分鐘急行軍,終于將孕婦送到了河東鎮的縣道上。
鄉衛生院已經派出了唯一的一輛飛虎車,和三四名醫生等在這里。
鄉衛生院沒有專業的救護車,只有這輛小飛虎。
周國明飛奔上前,說明情況,說自己已經打了止血針。
孕婦轉移到車上,衛生院的婦產科主任看了一眼,立刻揮手:“去縣醫院,一刻也不能耽誤!”
(11月6日,第三更。明天繼續。月票,推薦票,書評留言,還請繼續支持啊!希望大家能像東灣村的鄉親們幫助孕婦一眼,幫我一把,謝謝!)